到2025年十大影响医疗领域的新科技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12-23
2022年1月7日,亚虹医药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本站
到2025年十大影响医疗领域的新科技本站
近日,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推出“2025年影响医疗模式的十大技术”榜单,囊括了量子计算、3D打印、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纳米机器人等在内的10项热门技术,并对它们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简述。
当医疗朝着个性化、无时空限制、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时,我们需要确保有足够稳定的技术去支撑、满足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精确而及时的诊疗服务。近期,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对有前景的医疗技术进行了调研,并盘点了“2025年影响医疗模式的十大技术”。
有意思的是,调研报告显示,计算机、机器人、纳米技术、电子业等领域的发展都对医疗行业的变革起着重要作用。下图简明扼要地表现了正在或者即将改变医疗模式的前沿科技,并对他们商业化和成熟时间进行了预测。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基因、环境、个体生活习惯、健康指标、患者诊疗资料等多重信息无疑正在开启一个更大的数据库。截止2025年,这些数据将呈指数增长。届时,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不能快速地运转起如此大规模的数据库。然而,量子计算比传统的电脑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它能够解决一些高度复杂的医疗问题。目前,它的普及面临着电子不连贯的局限。科学家们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尽管人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优于其他物种,但是我们仍然在快速处理信息领域受限。人工智能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深的层次处理数据,从而帮助人类从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中找到不一样的视角,例如IBM的Watson可以在15秒读取4000万个文档。
人工智能还具备卓越的学习能力,可以实现个性化分析目标,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它可以协助医生做出准确地诊断(例如IBM Watson Health),预测候选药物的治疗效果(例如Atomwise)以及挖掘医疗记录数据以便改善医疗护理方案(例如Google DeepMind Health)。
2015年4月15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设备开展肿瘤切除手术(图片来源:VCG/VCG via Getty Images)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一段历史,例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现在,机器人应用程序更迭快速,2025年医疗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势必将影响现有的模式:
得益于远程监控,机器人系统能够让医生跨越地理距离实现远程诊疗,例如InTouch Health;医疗机器人能够在医院内负责包括药物、检验样本、患者食物甚至于垃圾等在内的物品运输,例如Aethon的 TUG robots;医疗机器人还可以给特殊的病人提供康复等护理帮助,例如Robea/Riba robot;针对患有自闭症、恐惧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机器人能够充当医疗助力的角色,例如exist–Phobot、PARO、NAO和Milo。
当发展至纳米级别,机器人能够发挥完全不同的功能。考虑到它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类内部,所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试图探索纳米机器人在病理监控、行使功能(携带氧气、消灭病原菌)、靶向运输药物(治疗癌症、阻止内出血)、纳米级手术等方面的应用潜力。纳米科学和生命医学的结合衍生出纳米医学,它在药学、再生医学、医疗影像、诊断技术等方面都可以革新传统医学。
也许2025年,不仅仅是机器人进入我们的身体,也许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会转变成电子化。这种概念现在多见于假肢、器官替代物等应用,这些代替器械可以让肢体或者感官重获功能,甚至于恢复至正常水平。除了仿生的假肢,预估已有3-5万内植有RFID芯片。未来,我们的四肢、视觉或者听觉的能力将被增强。
电子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脑机接口”。它是指在人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这一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实现脑成像、监测神经活动。同时,脑机接术正有望实现“神经搭桥”:借助脑机接口设备帮助瘫痪患者能够重新活动四肢。现有的应用案例包括耳蜗移植、心脏起搏器,此外,视网膜植入器(恢复视力)、脊椎刺激器(缓解疼痛)等应用技术也正在研发的路上。
不少研究团队正试图开发一种手持便捷式诊断设备,它可以在数秒内扫描器官并诊断疾病。虽然这一设想还未实现,但是目前的研究已经逐步在各科、各器官实现应用。2012年,“Tricorder X Prize 大赛”启动,旨在促进包括咽喉炎、睡眠呼吸暂停、心房颤动等在内的13种疾病的诊断设备的开发,参加比赛的设备被要求操作页面友好、重量不超过5磅。这一大赛的最终优胜者将于2017年揭晓,届时希望这些设备将于2025年投入市场化。
2025年,患者或许可以借助便携式诊断设备进行自我检测,但是他们依然需要医生给予结果分析和诊断。当然,远程医疗将是一种选择。此外,患者还可以求助于类似于手机语音助手的设备,例如全息投影医生Dr. WebMD。
Dr. WebMD借助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并给予查询服务。它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同时解决多种问询。除了解决患者疑问之外,它还可以帮助患者通过网络预约到医生,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症状和顾虑,构建一个数字化医疗护理模式。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可以同时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保障。借助于虚拟技术,医生可以模拟手术过程,实现解剖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医生更精确地“看穿”解剖结构,了解器官、血管的位置。对于患者,这两项技术多用于治疗恐惧等多种精神类疾病中。随着技术发展,我们期待2025年将出现更多、更高级的应用程序。
生物3D打印技术多应用于个性化植、介入器械以及药物研发中。此外,皮肤、血管、器官等活性组织的生物打印也是其在再生医学的一大应用前景。目前,3D打印血管、气管已经在临床中开始使用,而3D打印肾脏、肝脏则主要用于药物毒性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制造方法,生物3D打印技术更适合“个性化”。
美敦力医疗EEA肛肠吻合器设计开发案例面向中国市场的人机工程设计IDC的创新挑战是:以中国市场为目标,在限制内重新设计现有产品,在提升其使用性、视觉和感官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产品成本。符合中国市场审美的经典外观柯惠医疗(现美敦力)希望IDC支持他们为中国的医护人员开发一款新型肛肠吻合器。柯惠医疗在国外市场已有一款类似的设备,但由于人机工程和商业的原因,这款设备并不适合中国市场。IDC需要为亚洲市场开发一款性价比高,具有优秀的使用性和人机工程学特征,以及整体外观优化的产品。IDC团队面临的挑战是在保留现有机械结构的同时达到上述目标。IDC设计的第一步是洞察设备在手术中的使用情况并了解外科医生期望改进的痛点。同时,团队就不同的设计概念获
不断发展 /
近日,在中国移动和华为5G技术的帮助下,一名患有特发性震颤的患者在安徽省某市医院手术室成功接受了来自千里之外、位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的远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搁在早前,四川省甘孜藏区白玉县牧民真主绒布想都不敢想,不过现在他信了。“我女儿得了包虫病,如果去成都治病,路程几百公里,光车费住宿费就得几千块(人民币)。”真主绒布体会到了远程医疗的便捷。他说,成都的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确定了手术方案,还专程赶到康定为女儿的手术主刀。即使不是身处偏远地区,每个在大城市去过医院的人,都会真切切地感受到“看病难”的心塞:预约难、就诊难、住院难,即使是做个检查,也要请假一天。因为头部的医疗资源都聚集在一二线城市,有些病在小地方也看不了,公立大
行业带来了哪些变革? /
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医疗当然也不例外。在日前于四川顺利举办,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集成电路企业和下游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对智慧医疗电子产业链的建设想法。在会议开始之初,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杨旭东处长更是分享了政府对打造智慧医疗电子产业的决心和指导。杨处长指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针对涉及民生需求的医疗、养老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多个发展方向。这里面就包括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慧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
更先进更方便 /
4月19日,由亿欧大健康主办的“雁栖健谈·科技医疗产业沙龙”在北京举办。本次沙龙汇聚多位科技医疗领域人士,共同探讨医疗影像AI、医疗机器人、AI+眼健康、基因检测等多个细分话题。出席本次沙龙的嘉宾包括: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疗科技创新发展分会秘书长崇晓杰、Remebot(柏惠维康)CEO刘达、Airdoc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首席医学官陈羽中、数坤科技创始人及CEO马春娥、水母基因联合创始人兼CSO、国泰创投创始合伙人吴雪秀、约印资本董事总经理熊水柔、道彤投资合伙人邹国文、远毅资本副总裁宋依然、众海投资投资副总裁陈冬东、征和惠通医疗投资副总裁陈陆、亿欧公司大健康频道负责人郭铭梓。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科技手
近日,百洋智能科技宣布,百洋人工智能医生云平台BSmartD新增成熟医疗AI应用智能影像BïSO,对医疗AI产品矩阵进行升级,能辅助医生进行外科手术。在医疗领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优化医疗场景,不仅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也一定是医疗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百洋方面介绍,2017年,中国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36.5亿元,预估2018年市场规模则超过20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已相对成熟,成为仅次于AI药物研发的的人工智能第二大细分市场。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影像AI公司主要应用方向是早筛和诊断,在疾病诊断中起辅助作用。此次,百洋智能科技自主研发的BïSO智能影像肿瘤学科解决方案专注于治疗辅
AI产品矩阵进行升级 /
医学磁共振领域一年一度最权威的国际盛会---第27届国际磁共振年会(ISMRM 2019)将于2019年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近日,ISMRM官方公布了本届大会入选的摘要目录,飞利浦与中国医学家共同开展的科学研究152篇合作摘要被会议收录,其中34项科研成果被选为口头发言报告的成绩,从而成为ISMRM 2019的大赢家!巧合的是,就在3月份刚刚结束的欧洲放射学大会(ECR 2019)上,飞利浦和中国医学家的合作研究也取得了15篇文摘被收录、11篇被选为口头报告的不俗战绩。ISMRM一直以来是汇聚磁共振医学、工程学、信息学最前沿科技和研究热点的展示舞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磁共振学者、科学家和医疗企业的诸多关注。在数字化
有限公司 target=_blank
设备系统中的备份方案 target=_blank
、深度学习和统计学之间的区别 target=_blank
OPPO INNO DAY 2022举办,发布OHealth H1 家庭智能健康监测仪概念产品,推动预防型医疗发展
直播报名:TI 用于感测应用、带可配置信号链元素的新型MSP430 MCU,报名直播赢双重好礼!
本站 ● 《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医药代表不得有七种情形,包括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不得参与统计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等 ● 此次《管理办法》特别对医药代表可以采用的学术推广等形式作了明确,即在医疗机构当面与医务人员和药事人员沟通;举办学术会议、讲座;提供学术资料;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话会议沟通;医疗机构同意的其他形式 ● 随着政策的推行和落地,医药代表的价值将面临重塑和调整,药品销售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没有学术推广的能力,业务推广仍然靠“请客送礼”关系和金钱利益的医药代表面临出局 长期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