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3周年大盘点:募资6348亿 市值6万亿 江苏力压广东 苏州霸气超深圳 “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7-23
亚虹医药6月30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6月17日接受1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本站
科创板3周年大盘点:募资6348亿 市值6万亿 江苏力压广东 苏州霸气超深圳 “本站
开板3年,超过400家公司汇聚科创板。争夺上市公司数量的排位赛中,江苏以83家公司力压广东,夺得第一。城市对决中,上海以主场之利,赢了北京。苏州的崛起令人惊艳,以合计46家公司超过深圳和广州。
科创板公司总资产超2万亿元,总市值超6万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70多倍,平均涨幅118%,有242家公司市值翻倍,并诞生4只回报“10倍股”。
科创板公司3年总募资6348亿元,承销保荐费用334.5亿元,“券茅”中信证券独立加联合保荐,共参与69个IPO项目,预计获益45亿元,当是最大赢家。
从2019年7月22日第一批企业挂牌至今,科创板已满3周年。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共计437家,占A股公司总数(4837家)的比例为9%。
这437家公司分布在21个省份,共有10个省份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家,江苏是最大赢家,斩获83家,力压广东的71家。
拥有科创板“主场”之利的上海,以65家上市公司超过北京的59家,排在第三。国内经济最强两省和最强两市,共计278家公司,占比64%,接近2/3。
浙江以38家上市公司排在第五,山东以19家排第六,是浙江一半,不及江苏1/4.四川和安徽分别有17家、16家,跻身八强。湖南、陕西两省,也有超过10家公司(图1)。
天津有6家公司,四大直辖市中,只有重庆市挂零。云南、广西、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未诞生科创板公司。
如果以城市维度看科创板公司分布,可以发现,多数公司也集中在省内的一两个城市。四川的17家公司,有16家在成都。安徽16家公司,14家在合肥。陕西11家公司,9家在西安。福建8家公司,福州和厦门各有3家。
深圳有34家科创板公司,是广州15家的两倍多。这两大一线以上。东莞和佛山先后跻身万亿GDP城市阵营,广东“第三城”之争体现在科创板公司数量上,东莞有9家公司,超过佛山的4家。
杭州有23家科创板公司,超过浙江全省一半。嘉兴以4家超过宁波的3家,湖州也有3家。山东的科创板公司分布相对均衡,济南有6家,青岛4家,淄博、烟台、威海、济宁、胶州、德州各有1-3家。
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苏。“最强地级市”苏州,以34家科创板公司领衔江苏,打平深圳的34家。这一结果堪称惊艳,2021年苏州GDP为2.3万亿元,而深圳GDP达3万亿元。无锡和南京各有9家和8家公司,常州、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等地级市也榜上有名。
近日“百强县”出炉,江苏共有25个县级区域入围,且前四强都来自江苏,一些县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西部一个省,因此,江苏多家县级市培育出科创板公司就不奇怪了。比如昆山就有7家,张家港也有5家,扬中、宜兴、启东、如皋等也各有1家公司。
昆山、张家港都由苏州代管,如此算来,整个苏州地区的科创板公司就达到46家(图2),甚至超过浙江全省(38家)。
4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按照科创板主题分类,新一代信息技术(162家)、生物(92家)、高端装备制造(76家)、新材料(56家)这四大产业共计有386家公司,占比超过88%。持续大热的新能源产业也有17家(图3)。
上述分类过于宽泛。按照申万行业分类,科创板公司前两大行业是电子(87家)、医药生物(86家),几乎旗鼓相当。
靠前的行业还有机械设备(74家)、计算机(50家)、电力设备(43家)、基础化工(37家)、国防军工(24家)、环保(14家)、通信(10家)。数量较少的行业,则有汽车(7家)、有色金属(6家)、家电(4家)、农林牧渔(2家),美容护理和钢铁各有1家。
按照企业属性分类,民企347家,占79%,据绝对优势。外资企业27家,公众企业27家,央企21家,地方国企13家,集体企业1家,其他1家(图4)。
3年来,科创板公司IPO募资金额累计634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募资14.6亿元,有4家公司募资达到或超过百亿元,有76家公司首发募资超过20亿元。
中芯国际(688981)募资超过532亿元,加冕科创板“募资王”,在A股历史上亦高居第五。百济神州(688235)、中国通号(688009)、晶科能源(688223)分别募资222亿元、105亿元、100亿元,紧随其后(表1)。
也是科创板上唯一在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上市的公司,其在A股募资金额222亿元,是港股、美股两地首发募资总和68.8亿元的3倍左右。
的母公司控股有限公司(JKS.N)在美场包括IPO在内的公开发售,累计募资3.88亿美元,折合大约26亿元人民币,远远低于分拆的晶科能源在A股募资金额。
新财富统计发现,科创板公司发行市盈率(摊薄)平均为70.7倍,中值为42.5倍,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5.9倍,深证主板为32.3倍,上证主板为23.8倍。
其中,电子类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112.5倍,居于行业前列,此外,电力设备公司(90倍),医药生物公司(81倍),计算机公司(64.8倍),国防类公司(58.6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较为靠前。
科创板作为注册制试点,券商除了赚公司上市的承销费,也要通过另类子公司进行跟投,与上市公司绑定。
从跟股情况看,根据新财富此前统计,截至2022年4月28日,共有44家券商旗下的另类子公司参与科创板跟投,合计跟投金额超230亿元,有12家券商的跟投次数超10次,36家券商跟投录得正收益,总浮盈超95.85亿元,平均每家浮盈32%。跟投浮盈已经成为券商收入中不可忽视的板块,但受市场行情回调的影响,也有8家券商出现浮亏。
从承销角度看,除了观典防务(688287)由北交所转板而来,科创板公司的首发保荐费用累计有334.5亿元,平均每家挂牌公司花费约7700万元。和首发募资总额6348亿元相比,整体保荐费率大约为5.3%。保荐费用过亿元的公司共有86家,的费用自然最高,达近7亿元,、大全能源(688303)的保荐费用也分别达4.7亿元、3.4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传统头部券商依旧是赢家,“三中一华”以及海通证券这五大券商斩获的IPO数量明显领先,居于第一梯队。
独自承销了44个IPO,中信建投独自承销36个,华泰证券独自承销36个,中金公司独自承销26个,独自承销30个。
其他承销数量较为靠前的券商有民生证券(20个)、国泰君安(18个)、招商证券(12个)、安信(10个)、申万宏源(10个)、国信证券(10个)、国金证券(9个)、光大证券(9个)。近年不断招兵买马的民生以20个IPO项目,力压和等老牌券商(图5)。
一些中小券商也在科创板项目承销中崛起,东兴证券(7个)、东吴证券(6个)、国元证券(6个)、兴业证券(7个)、广发证券(6个)、浙商证券(6个)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实际上,众多IPO项目,由多家券商联合承销。比如,即由、、、、摩根士丹利、国开证券等6大券商联手。6.92亿元首发保荐费用,如果让6家公司平分,每家也能入账上亿元。百济神州和,也各有5家、6家券商联合承销。、高盛高华、摩根大通等外资或合资券商均参与过百亿以上IPO项目(表2)。
募资超过百亿元的IPO项目,“三中”和海通证券都有所斩获,而在募资50亿元以上IPO项目,“三中”和同样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则遗憾地缺席了IPO项目。
在14家募资50亿元以上的IPO项目中,独自承销4个,并有6个项目联合承销,“券商一哥”的江湖地位确实名不虚传。
新财富进一步统计发现,20亿元以上IPO大项目,中信证券共计参与28个,其中独自承销13个,15个IPO项目联合承销,大概获得承销费用超过25亿元。加上小于20亿元的项目,参与41个,独自承销31个,合作承销10个项目,累计获得20亿元费用(表3)。
科创板437家公司IPO,参与69个,占比近16%,累计获得约45亿元承销保荐费用,占334.5亿元总承销费用的比例为13.5%。
Wind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所有科创板公司总资产为20551亿元,平均每家47亿元。只有两家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中芯国际、资产分别为2381亿元、1089亿元。资产超过百亿元的公司只有29家,占比6.6%。
资产低于50亿元的公司共计363家,占比83%,低于10亿元的有近70家,这表明绝大多数科创板公司都是中小企业。
截至7月21日,市值超过千亿元的科创板公司有5家,一枝独秀,以3283亿元领衔。天合光能、、、市值在1300亿元至1500亿元区间中,彼此差距不大(表4)。
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公司共计18家,类公司华熙生物(688363),总市值从高位的1500亿元,腰斩至目前的739亿元,仍位列第九。近日卷入“删除用户本地文件”风波的金山办公(688111)以851亿元市值排在第七位,其总资产仅有107亿元,排在第27位,展现了互联网公司轻资产、高估值(86倍动态市盈率)的优势。
科创板公司总市值达60380亿元,平均市值为138亿元。其中有154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也有175家公司低于50亿元。
科创板虽然没有宁德时代(300750)那样的万亿市值龙头企业,但整体表现并不弱于创业板。截至7月21日,创业板公司共1157家,资产总计5226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资产45亿元,总市值122985亿元,平均市值106亿元,平均数都略低于科创板。
目前,科创板公司净资产为1.3万亿元,创业板公司净资产为2.8万亿元,则科创板整体PB(市净率,即总市值/净资产)为4.6倍,而创业板为4.4倍。这意味着,每1块钱净资产所能创造的市值,科创板也略高一筹。
科创板公司2021年研发支出总计892亿元,平均每家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比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支出1.2亿元高67%。
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共有13家公司,以95.4亿元领衔科创板公司。、各以41.2亿元、26.4亿元居第二、三位。前20家公司中,电子类公司共有8家,占到40%(表5)。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让不少公司承受亏损。生物医药和AI赛道的明星公司百济神州和寒武纪(688256),研发、亏损都处于高位。最近3年,寒武纪累计亏损24.4亿元。三地挂牌的百济神州2019年至2021年累计亏损更是高达280亿元。
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中,君实生物(688180)、奇安信(688561)、翱捷科技(688220)也均处于亏损状态。
有10家公司研发收入比超过100%,且有9家是医药公司。最高是亚虹医药(688176),它是一家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公司。2021年,亚虹医药营收不足5000元,处于商业化探索阶段,研发支出超过1.9亿元。
亚虹医药2022年初挂牌科创板,募资23.8亿元,足够覆盖超过10年研发支出,有充足弹药继续进行创新研究。但其成立于2010年,至今已有12年,上市后股价遭遇腰斩,或许意味着,唯有加快商业化进程,方能得到投资者青睐。
如果去除4家研发收入比超过1000%的投入期公司,科创板公司研发收入比例平均为17%,中位数为9.5%,远远高于创业板7.2%的研发收入比例均值,5%的中值。
科创板的医药生物公司总计研发支出超过252亿元,每家公司平均研发费用2.93亿元。即便去掉4家异常类公司,其研发投入比例平均值也接近37%,大大高于计算机(21.3%)、通信(17%)、电子(16.2%)等传统研发投入高强度的行业。
科创板公司2021年累计实现盈利983亿元,平均每家盈利2.25亿元,亏损企业也有43家,亏损比例接近10%。
2020年,科创板公司整体实现营收6312亿元,盈利553亿元,营收比2020年增长37%,净利润增长78%,成长性显著。
如果把增长率超过10000%的异常类公司去除,则2021年,科创板公司平均收入增速为45%,中值为32%。
相对上证主板(平均23.9%,中值17.4%),深市主板(平均27.8%、中值17.4%),创业板(平均28.9%,中值19.7%)的营收增速,科创板公司成长性显著高于A股其他板块。
综合三项核心数据,2021年同时满足营收增长率大于50%、利润增长率大于100%、ROE大于20%的科创板公司,只有27家(表6)。
统计显示,截至7月19日,这27家公司上市后股价平均涨幅为314%,高于科创板公司整体平均涨幅近200个百分点。
437家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大多数获得开门红,其中398家上涨,39家破发。整体看,其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151%,中值为116%。
涨幅最高的是纳微科技(688690),以1274%领涨,翻倍股达到242家,占55%。首日破发超过10%的公司有28家,前四名分别是唯捷创芯(688153)、普源精电(688337)、翱捷科技、海创药业(688302),分别破发36%、35%、34%、30%。或许这并非偶然,这4家公司迄今仍在亏损中。
至今年7月18日,科创板公司平均涨幅回落到118%,涨幅中位数为52%。个股更是出现较大分化,上市首日“涨幅王”,累计涨幅还有803%。
437家科创板公司中,至今有242家股价翻倍,且诞生了4只“10倍股”,即奥特维(688516)、固德威(688390)、东威科技(688700)、美迪西(688202),但它们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167%、256%、339%、71%,并不算太惊艳。
首日涨幅前20名的公司,只有复旦微电(688385)、瑞可达(688800)、、东方生物(688298)依旧位列累计涨幅榜前20名中。首日涨幅前三的国盾量子(688027)、科德数控(688305),涨幅已经回落至175%、542%(表7)。
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超过了累计平均涨幅,且上市首日换手率平均为74.1%,大大高于创业板的40.38%平均换手率,说明科创板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打新者多数选择首日就落袋为安。
本站 11月5日讯 今日晚间,海底捞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