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词 健康传播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1-17
要知道,人体内有很多细胞,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一种细胞都有可能会发生病变。 根据近几年数据分析,癌症发病率还是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多见于宫颈癌、乳腺癌、以及结肠直肠癌等。 年年都做常本站
2018热词 健康传播本站
近些年来,诸如“魏则西事件”、“丁香医生走红”等涉及健康议题的事件频繁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最近引起轩然大波的“毒疫苗事件”,以及多位名人因患癌症离世的不幸,继续强化着健康传播这一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过往的考研中,健康传播也是诸多高校颇为青睐的知识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小小班就带大家梳理一下健康传播的专题内容吧~
魏则西事件是2016年4月至5月间发生在中国的一起牵涉医疗诈欺广告及网络搜寻服务公司未尽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事件。受害者魏则西及其家人因在百度推荐的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接受了未经审批且效果未经确认的治疗方法,导致耽误治疗,最终于2016年4月12日不治去世。事件随后在五一假期开始升温,导致百度股票暴跌。包括官方媒体在内的中国对此也进行了批判,除了百度公司列为相关嫌犯而被整肃之外,事件延烧到医院将旗下科室外包给莆田系一事也被披露,二院在此事件中即遭到摘牌并起诉有关负责人。
丁香医生是医学网站丁香园团队研发,是一款面向大众用户的药品信息查询及日常安全用药辅助工具。网站也出品同名医疗健康App——丁香医生,并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知乎、抖音等社交平台拥有大量粉丝。
丁香医生不同于健康领域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一直以来以容易为大众接受的话语体系,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以科普的形式传递给受众。曾获得 2014 年豌豆荚优秀设计奖;入围 2014 年极客公园年度最佳成长产品。
7月21日,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网文,揭露了包括长生生物在内的多家疫苗企业的黑幕,他们通过眼花缭乱的资本手法,控制了中国疫苗的半壁江山。
随后,国家药监局通报此案有关情况,已部署全国疫苗生产企业进行自查,确保企业按批准的工艺组织生产,严格遵守GMP生产规范。国家药监局将组织对所有疫苗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李克强总理就疫苗事件做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10月16日,国家药监局和吉林省食药监局对长春长生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两项合计罚款人民币91亿元;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撤销其狂犬病疫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对于涉案的高俊芳等14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作出依法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
《我不是药神》是2018年中国剧情片,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担任监制,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王砚辉主演。影片改编自于2015年发生的陆勇案,讲述一名印度神油店的老板从印度走私代购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之药物“格列宁”的学名药的经历。电影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正式上映。
剧中关于抗癌靶向药的犀利表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医疗改革措施。
近几个月,包括师胜杰、李咏在内的多位名人因罹患癌症离世。这样的悲剧也引发了从媒体到公众对于癌症等健康议题的关切。
新华社、经济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标题诸如《前著名主持人姨奶去世,关于癌症筛查你了解多少》、《惜别李咏!关于癌症,这些千万别在忽视了》的科普性质文章,均获得很高的阅读量。
健康传播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1971年由美国医疗专家和传播学者合作推进的“斯坦福心脏预防计划”,被视为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的里程碑。随后,美国有大量传播运动围绕防治艾滋病、拒绝毒品、药物滥用预防等主题,促进了公共健康与媒介传播、信息干预之间的结合。
国内早期健康传播研究是顺应危机管理的需求而生,研究内容侧重于关注信息传播与政府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管理之间的关联,而公共卫生领域则“健康教育”统摄“健康传播”,强调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缺少传播元素的融入。
刘瑛提炼了健康传播研究的六大分支,包括医患传播、健康传播运动、大众媒介的健康传播、危机传播、健康传播中的新技术、健康传播研究方法等。
现今在健康传播领域面临的新变革主要集中在传播内容(涉及健康客体的拓展)、传播方式(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传播技术(广电以及新媒介互联网等)。
不过一直以来,对“健康传播”作为一个概念的界定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Rogers提出了一种界定,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
盖斯特-马丁等人在《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的综合视角》一书中则指出,健康传播是“作为个体或集体的人们了解、塑造和适应健康与疾病的象征性的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习惯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接收健康信息。健康信息也以更多的方式进行传播,将信息零散化。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碎片化的阅读内容,例如短视频,能够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健康知识。不过通过此种渠道接受的健康知识是不系统的,还需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部门系统整合发布。
新媒体的出现使接收健康传播信息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不同于传统媒体,可以实时的将图文声音甚至视频聚集在一起形成“现场直播”,比传统媒体的传播更加及时,且大大降低了成本,时效性也得到增强。众多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平台,让健康信息的传播多样化。
受众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而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无差别传播,新媒体环境能真正实现用户的需求个性化众多医院开设了微信公众账号,能够提供省时高效的就诊条件,满足用户不同类型的需求。
如今,新媒体的兴起使健康传播的范围、形式以及速度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健康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受众与健康传播受众出现一定程度的年龄断层。以2017年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17年网民年龄的分布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40岁以上群体仅占22.5%。而这一部分人群恰好是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的群体。两大群体存在的年龄断层现象是阻碍健康传播扩大化和普及化的巨大挑战。
其次,健康传播过程中虚假信息泛滥,缺乏监管。自媒体时代健康信息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的同时,大量虚假信息趁虚而入。充斥在长辈朋友圈中的各色传言便是例证。这些传言看似有理有据,能够充分激发人们的恐惧诉求,却缺乏基本的科学依据,无法通过权威专家的鉴定。而对于漫天的虚假信息,监管部门无法及时有效的管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此外,健康信息多以盈利为目的,商业气息浓厚。当前一些营利性机构看重新媒体的渠道优势,借健康信息进行网络营销,精心包装成各种所谓的大师来炒作推销其健康产品或服务 ,他们的目的不是提供公众需要的健康信息 ,而是通过过度包装来获取暴利。如 2017年“3·15”曝光的互动百科网上名为“极藻 5s”的产品 ,该产品据称能 7 天治愈肝癌 ,但在国家食药监局网站上却根本查不到与其相关的任何信息。
如上所述,在健康传播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监管不当,造成了“谣言满天飞”的后果。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现象呢?
因此,面对会对民众造成巨大不良影响的谣言,主流媒体应当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及时进行辟谣。以人民日报为例,在进行辟谣时主要遵循:
辟谣形式:文字+配图 。多使用强烈的语气符号,列举谣言并给予辟谣,并在结尾呼吁转发,扩大辟谣内容的传播范围。使用图片的形式可以突出辟谣主题,美观醒目。
辟谣频次较高。健康谣言通常具有高频次、不断反复的特点,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因此辟谣的高频反复性,显得尤为重要。
辟谣策略强调权威性。运用数字数据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对人们健康影响的程度。而引用相关领域专家的解释更具权威性,增大辟谣的可信度。最后针对谣言,主流媒体应当给予相对应的建议,这样才能进一步增添受众的信任和好感度。
最后,面对稍显混乱的健康传播现状,政府、媒体、民众等几大主体均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健康传播的有效性。
政府应加强新媒体环境监管 ,强化基础网络建设。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规范健康信息的传播秩序。实行网络实名制 ,增加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感。建立虚假健康信息举报制度 ,大众对虚假的网站或具体健康信息可以随时举报 ,利用事后监督来约束健康信息的传播 ,保证健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 ,政府应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降低上网成本 ,提升上网技能 ,提供免费无障碍上网设备。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网络普及 ,逐步缩小新媒体应用人群的区域及城乡差异 ,扩大新媒体的应用范围 ,提高健康需求人群与新媒体的匹配度。
媒体应注重品牌建设 ,加强从业人员培养。媒体应从长远考虑,关注社会责任。追求所传播健康信息的权威性、专业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公信力,推进健康传播品牌建设。此外还应加大对新媒体采编人员的培养,树立健康新理念,对政策和相关健康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和鉴别能力。
提高公民自身健康素养 ,做健康信息的“过滤网”。公民健康素养就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 ,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因此 ,提高网民自身健康理念、网络素质和信息鉴别能力 ,是减少网络不实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
陈虹、梁俊民指出,国内早期健康传播研究是顺应危机管理的需求而生,研究内容侧重于关注信息传播与政府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管理之间的关联。通过对近些年热点事件的观察也容易发现,就健康传播而言,绕不开的话题便是健康问题事件后的危机应对。
学者李茜通过对“非典”以来我国健康传播实践中媒体报道有代表性危机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健康传播实践中媒体的不实报道等问题或直接导致危机的发生,或加剧了危机的发展,因此她从新闻媒体开展的健康传播实践角度提出了危机管理的几点对策。
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医药等公共卫生事业中负面现象的批评是健康传播实践中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健康传播的专业性增加了传播效果的实现难度,影响健康传播对于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作用的发挥。 因此,新闻媒体在健康传播过程中要通过通俗的表达来实现健康传播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内容表达的通俗性并不意味着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这样的做法和健康传播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上,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不同报道体裁的组合,特别是提高软性报道的数量来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
近年来一些公共卫生危机的生成与管理给媒体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健康传播实践活动带来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新闻媒体需要借助官方、专家以及普通公众的力量,通过优势互补,打造一个汇集不同主体的健康传播平台。
新闻工作者在积极利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利用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开展丰富、专业的健康传播实践活动,特别是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及时整合内外部资源,提供真实、全面、客观的专业报道和评论,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健康传播实践中的优势互补,提高传播效果。
纵观近年来的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往往伴随着公众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危机主体的不信任。 新闻媒体开展的突发危机事件报道可以通过提供及时、全面、客观的信息,引导,消除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感。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新闻媒体不能失语,而要及时开展专业的报道,这样才能避免谣言的传播、负面情绪的蔓延和危机的恶化。
本站 数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约为70万人,其中我国患者就占据了50%左右! 也就是说,全世界平均每2个肝癌患者中,就有1位来自于中国! 而且,在我国新被确诊的肝癌患者中,近80%病情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