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大健康总裁高昂:AI医学影像迎新机遇治疗、超声和基层市场将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9-07
说到于月仙,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而说到谢大脚,我肯定知道是谁。 她曾经演过的《乡村爱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看她演的角色,总是能感受到真挚投入的表演,很快就能把人引入那本站
亿欧大健康总裁高昂:AI医学影像迎新机遇治疗、超声和基层市场将大有可为本站
9月3日下午,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亿欧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中心支持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医疗与元宇宙论坛”正式召开。
本场论坛以“通“元”识微,智汇未来”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新技术与元宇宙新赛道的硬核新科技。与此同时,嘉宾大咖更是结合多元应用场景和丰富临床实践案例,为与会人员诠释行业前沿热门新风向。
论坛一开始,亿欧董事总经理、亿欧大健康总裁高昂带来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演讲主题,并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业研究报告(商业篇和基层篇)》(点击报告名字获取)。
非常感谢大家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众多会场中这一场AI医疗与元宇宙论坛的关注。也非常感谢各位专家与企业家,在百忙之中如约而至,相聚于此。
亿欧从第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始,都会举办AI医疗的论坛,并在这个会场中发布AI医学影像的年度行业研究报告,分享我们的数据与思考,我今天的任务也是如此。
AI医学影像是整个人工智能在医疗大健康产业落地的先头部队,对于商业化的探索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也都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与尝试。当然今天我们的话题也不仅仅是探讨AI医学影像,但我相信借影像领域的经验和趋势判断来抛砖引玉,对于元宇宙、还有我们后面有关数字疗法的话题,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今年的研究从调研开始,亿欧大健康配合中放与影像联盟,共同发起了这次的调研,共收回6000+份有效问卷。参与调研的影像科医生与相关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二、以上医院,其中医院超过70%,二级医院则占比25%。在调研期间我们同时还完成了20多位AI医学影像企业家的访谈。
首先,过去一年,AI医学影像产品在医生与医院端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但从投融资情况来看,如果说去年几家头部企业的IPO是一波小,那么今年的资本市场可以用“快速冷却”四个字来形容,截止到目前,仅有1家AI医学影像企业完成融资。商业层面的角逐进入白热化、香港资本市场的低迷、美股的关门,都影响着机构的态度。
这是今年我们绘制的产业图谱,企业在单病种深扎和多病种多部位的策略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差异化,同时,AI超声的企业今年表现的较为活跃。
截止到昨天,NMPA共批准了45张三类证。获批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批准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能看到三类证目前在眼底糖网、肺炎、肺结节三个方向上较为集中,分别有6、6、9张获批,相加接近总数的一半。其他方向则较为分散,基本只有1到2个三类证获批。其中心脑血管方向上共有15张三类证,涉及12个不同产品。
过去的一年中,除了报证,如科亚等几家企业也成功在医院中获取了物价编码。虽然物价编码不一定等于直接向患者收费,但还是意味着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商业落地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眼下,医院中AI医学影像功能依然是以检查为主。使用比例最大的是病灶自动检出,高达93.1%,病灶自动分割和良恶性鉴别也分别有59.1%和67.8%的比例。治疗方面,辅助治疗的比例也有15.5%,和往年的认知相比,这一比例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到2030年,人工智能影像总体市场规模将会超过130亿,结合我们对市场规模的推测,治疗部分将会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尤其是接下来几年,治疗方面的探索将会加速,商业化方面也会有所反馈。
结合调研数据来看,当前的市场机会,主要有治疗和愈后管理存在的临床需求、更多病种方向的探索、以及AI+超声设备的下沉。
当前,AI医学影像的应用以肺结节、心脑血管、骨骼为主,医院最常使用的AI医学影像产品,这三类也是较为领先。此外,眼底产品的应用也很高频,主要应用在眼科和体检科,不在影像科,所以数据未体现。
发病率靠前的五种癌症中,结直肠癌、胃癌的检查方式主要以内窥镜为主。而肺部赛道已十分拥挤,对于企业来说乳腺检查以及肝部检查存在市场机遇,一些企业如数坤、商汤、医准、脉得等,已经有了相应的布局。
从图中可以看出,超声设备目前处在一个设备数量较多,AI产品的搭载比例则相对较少的情况,理论上市场机会仅排在CT之后。
目前,AI超声的应用场景主要在基层,刚需程度较高,但面临的问题还是商业化,包括平衡产品投入与单价、探索合理的支付方式,寻找支付方等,这都是基层落地的关键点。
和过去一年相比,AI医学影像企业直接与医院进行结算的比例明显上涨,而通过设备厂商或代理商结算的比例则明显下降。医院按次与AI医学影像结算的方式有了0的突破,达到5%。
从图中可以看到,付费采购AI医学影像产品的医院比例为38%。向患者直接收费的方式虽然比例只有4.7%,但也算是成功的尝试。其中,按检查和检查打包费收取的比例超过60%,按诊断收费的也有23.3%。这意味着医院为AI医学影像的付费意愿有了一定的加强,并开始和企业配合,共同探索合规合理的收费方式,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推动AI医学影像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已有部分AI产品进入商业保险目录,在城市医院中,显然商业保险的路径更适合AI医学影像产品,这也有望成为各家企业集中发力的方向。
从医生端看,AI产品落地“最后一公里”要解决:提高实用性(87.6%)、合理收费(74.3%)、加强安全性(73.3%)、丰富产品种类(64.4%)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政策导向下,基层的影像设备在增长,基础设施亦在逐步完善。村卫生室的影像能力的提升,基层的影像检查、诊断等需求有望得以释放。
但由于影像医师数量、经验不足等因素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诊断水平仍待提高。此时,通过AI医学影像,能够提升医学影像应用的准确度和便利度,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诊疗水平。可以看出,基层对于AI医学影像的需求明确且刚性。
目前,不少企业一直在尝试AI医学影像在基层应用的探索,有头部的联影、推想、深睿、科亚、睿心等,也有专门做基层布局的小白世纪、脉得智能等。
基层端由于消费能力偏弱,自费显然不现实。商保方面,健康人群投保的可能性则更小。因此,通过商保覆盖AI医学影像的难度要远大于城市医疗体系。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医保面临的压力巨大,但相比城市医疗对于AI医学影像更加刚需的基层,医保来解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理应更大一些。
随着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AI医学影像落地基层的机会即将出现,这一点毋庸置疑。十四五规划期间,不少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医疗健康体系的统筹建设目标,同样会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诊疗水平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在基层落地AI医学影像,对企业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除了产品基础能力之外,企业的泛化能力、集成能力、资源能力等的建设,实际是不同商业模式下的考量。我们认为,企业还是应当谨慎地应对基层市场机会,并不建议大家冒然进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基因与优劣势分析,更理性地选择发展路线。
时间关系,我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内容我们已经拆分成商业篇、基层篇两份报告发布,其中还会有更多企业的实践,时间关系没有在分享中做展示。我今天的主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出自李白《行路难》,形容AI医学影像过去这几年,“行路难”三个字并不为过。但行业的专家与企业家们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热情与投入,着实令人敬佩,大家也都相信长风破浪终会有时,而我们确实也从今年的研究中看到了一些亮点与希望。行路虽难,但愿行业越变越好,行者越来越多,道路越走越宽。
本站 手脚发麻是一种特别多见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末梢血液流通不畅导致。比如在长时间久蹲,或者是手部受到压迫的时候,手脚部位就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