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乡村他们把百姓健康挂在心上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8-16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肉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 但是人们食用过多肉类后,就会增加过多的脂肪。而且人体的消化能力有限,部分脂肪没本站
行走乡村他们把百姓健康挂在心上本站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看病有钱”向“防病省钱”提升,我们特邀几位基层医务工作者,以鲜活故事讲述真实变迁,并请专家为“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护佑百姓健康贡献智慧。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去年3月,习总在我们沙县总医院考察时留下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时刻谨记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性。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千千万万百姓生命中的这个“1”。
思绪回到2017年,县域医共体建设吹响号角,我们医院与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100多个村卫生所整合起来,组建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财物高度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承担起了全区26万人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职责。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我们向上借力,把各级医疗大专家请进来;向下助力,把区级人才、资源沉下去,让百姓们就医问诊更加方便舒心。
我们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帮助。去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武连华主动到我们医院帮扶,开展“候鸟式”坐诊。长达一个月的帮扶期间,武连华手把手地教会了医生们正确的神经系统检查手法、规范化的病历书写方式,并传授了高压氧治疗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适应症,大大提升了医院神经专科的水平。医生们受益匪浅,他们说,“通过武教授的指导,学到了更先进的治疗技术,锻炼了更开阔的诊断思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就必须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此,我们建立巡诊医疗队,定期到乡镇分院开展专科特色巡诊,形成定人定点结对服务。每到巡诊时间,总医院的专家都会一大早坐上车,赶赴各个分院;附近的村民也会早早等候在乡镇分院的诊室内。如今,定期到基层卫生院坐诊、查房、授课,已经成为我们总院医务工作者的常态。我们还强化“互联网+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将总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现在,百姓生活好了,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跟随时代脚步,开启了健康科普网络“云直播”,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随访、孕产妇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少群众说:“健康有人管,很有幸福感。”
“您好,请先在这边登记一下,等会儿帮您做个体质检测。”按照预约时间,世业镇兴隆村村民赵成根来到我们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在运动处方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测试。没过一会儿,他就拿到了体质测定报告。
“现在真是不一样啊,看病不只是为了治好头疼脑热,还能科学锻炼身体。这不,单子上写着好几条运动建议呢,照着做,一定能越活越年轻。”赵成根笑着,说出了很多村民的心里话。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4年12月13日,习总来到我们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这些年来,我们将总的嘱托谨记在心,时刻把百姓健康揣在心里、落到实处。如今,随着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服务也拓展到了百姓的健康全周期管理方面。
比如,我们主动向全镇慢性病患者进行科普宣传,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检测,并提供医疗和运动健身两方面的具体指导。体检3个月后还会进行复查。截至目前,健康中心已为80多名慢性病病人开具了“运动处方”。院里还抽出30名医务人员,组建了5支“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通过走村入户的方式为村民提供零距离的健康服务。
世业镇位于长江的一座江心岛上,以前居民们有个头疼脑热往往要从岛上去往市区,很不方便。现在,情况大不同了。前几天,村民杜燕芬像往常一样挂号,找医生检测血压、配降压药。听她说,这几年来,身患高血压的她几乎再没去过市区的医院看病。“在这里基本都能解决,医保报销也不用跑出岛了,真是方便。”她说。
“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曾经的美好愿望如今正成为现实。我们会继续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做好全岛15000名百姓的全周期健康管理,让人们在更加健康的生活里享受幸福。
2012年12月30日,习总来到我们村卫生室,仔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药品供应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关心乡亲们身体健康,保障大家能看上病、治好病。总的话,一字一句都刻在了我心里。
我们村一共300多人,常住人口200人左右,基本都是老年人。过去,村卫生室面积不大,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如今,村卫生室有了四间房,配备了先进的检查设备,血常规仪、制氧机、呼吸机、心电图机等一应俱全。大家都说我医术高了,其实是条件好了,很多常见病我都能在卫生室里进行诊疗。
当然,有了设备,我自己的水平也得跟上,不能看着设备干瞪眼。现在每年我都有机会走出去开开眼界,参加培训进修。从大病初期如何治疗到术后如何康复,再到怎样与患者沟通交流,一次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我们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治未病”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当地喜欢腌咸菜,做饭重油重盐,每次出诊时我都要对乡亲们念叨几句,让“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理念传播开来。
以前,乡亲们看病舍不得花钱,现在国家政策好,新农合报销比例很高,大大减轻了乡亲们的负担。我也当起了医保政策的“宣传员”、医保服务评价的“调查员”和医保意见建议的“收集员”。每次出诊,我都会给大家讲解参保的好处;每年医保缴费时,我都会给大家讲解参保注意事项和报销的各项流程。我要把国家的惠民医疗政策送到每位村民手中,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
我们沙洲村是中央红军长征时期“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2017年,我们村新建了村服务中心,配备了卫生室。8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宽敞明亮,60多种常用药品,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让人很难想象卫生室从前的样子。
我母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医生。20世纪80年代,母亲去县城接受培训,掌握了一些医疗卫生常识和疾病诊疗知识,便承担起了全村的医疗工作,我家那简陋狭小的土坯屋也成了村里的“卫生室”。更多的时候,母亲会背起医药箱,上门为村民们诊治。
2018年,我成为沙洲村卫生室的医生。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我去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3年。
2020年9月16日,习总来到我们村考察。在村服务中心、卫生室,总了解了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和基本医疗保障情况,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近两年过去,我们村卫生室又有了不少新变化:增添了自动除颤仪、中频治疗仪等各种设备,药品也增加到了100多种;装了新的医疗报账系统,患者的医药费在卫生室就可以按比例报销;病人看病只需“扫一扫”,就能显示个人基本信息,节省了就诊时间,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现在,母亲当年外出就诊的医药箱还摆在我案头。每每看到它,我都会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村民的健康就是我的责任,必须主动靠前、用心服务。
2019年8月,习总在甘肃考察期间来到我们富民新村,在了解了养老、低保、就业等情况后,总专门问:“村里有几个卫生室?”“都是全科医生吗?”作为富民新村的一名医生,总的关心关注激励着我多学本事、精进业务,努力成为一名让群众信任的全科医生。
我家原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上条村。小时候,周边没有诊所,加上交通不便,夜里头疼发烧也无处求医,一些突发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往往被延误。如今,在富民新村,建有六个6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卫生室由一名全科医生坐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求医问药,小病不用出村,大病转诊联系乡卫生院,120救护车5分钟就能赶到村里。
我在村里负责600多名村民的基础诊疗,以及入户走访、健康宣讲等公共服务工作。每个月,我总会抽几天时间入户走访,给乡亲们讲他们愿意听、听得懂的医学知识,帮他们测血压、血糖,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并给出康养建议。
村民李品三患高血压10多年了,血压一直控制得不好。我走访时发现,老李习惯喝水时加花椒和盐。村子没搬迁之前,村民喝的是山上的苦水,习惯在水里加入花椒和盐压住苦味。这就是病根了。我告诉老李,现在喝的是自来水,水不苦了,不用再加花椒和盐。老李听后改掉了多年的饮水习惯,加上规律用药,血压渐渐恢复了正常。
在我服务的村民中,有130多位是老年人。我们每年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我会上门看诊,和他们唠唠家常,不仅帮老人减少身体上的病痛,还帮他们排解心理上的苦楚。
几天前,我刚参加了一场线上培训,学习常见病治疗和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像这样的培训,我们每年会参加多次,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只要村民需要,我就有用不完的劲儿。
习总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破解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双提升,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亟须关注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正如习总所强调的:“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为此,“十四五”时期,应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一体化、全周期和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好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继续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举措,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在继续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和服务重塑,形成县域一盘棋、管理一本账、服务一家人的局面,从而把原本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具体来说,要继续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切实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各地还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下沉和流动,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看病有钱”向“防病省钱”转变。
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培养医学人才、服务党和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锚定国家战略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持续加强并改进学校公共卫生学科和专业建设。当前,广袤的乡村急需一批能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的人才。广大高等医学院校应继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乡村卫生健康事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人才。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应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待遇,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卫生健康工作队伍,定向培养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切实改善乡村卫生服务和治理水平。此外,还要优化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加强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升乡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探索“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仍存在一定地区差异,对于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应继续发挥信息系统作用,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更多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同时,要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与信息共享,让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开展乡村健康科普行动,引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升,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依然较为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要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健康科普员、宣讲员作用,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行动。同时,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一家一户的健康入手,进一步夯实健康中国的基石。
本站 提到肺癌,大家都不陌生,此种疾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疾病,主要和空气污染生活习惯有关,特别是长期抽烟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肺病。 因为烟草中包括焦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