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院士:当前新冠病毒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9-19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一项尸检研究显示,新冠病毒(SARS-CoV-2)或能通过鼻子进入人类大脑。这一发现或有助于解释在新冠肺炎(COVI买盘
陈薇院士:当前新冠病毒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买盘
一袭修身的套装,一贯的短发和金丝边眼镜,今天上午,在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优雅地亮相。
站在论坛讲台上,她讲述重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她说,当前病毒突变点位是D614G,位于B细胞抗原区,该突变对该区域结构影响很小,其与受体结合区域的距离相对较远,对抗原性影响有限,因此,这个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另外,针对55岁以上人群,团队即将围绕疫苗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这次主旨演讲,陈薇带来了精心准备的一份PPT,第一页上即展示了截至今早8时更新的最新全球疫情数据,全球感染人数已有2996万多例,死亡人数达到94万多人。
如何抗击病毒?疫苗是防疫最有力的科技武器之一。陈薇提到,世卫组织昨天更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82个新冠候选疫苗,其中有36个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还有146个进处于临床前研究。
目前,全球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有9个,陈薇团队和天津一家公司联合研制的疫苗是其中之一。她说,他们的疫苗采用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平台,就是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此前基于该平台,团队已经有一个疫苗品种上市,还有4个品种处于临床或临床前阶段,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就是通过该平台开发出来,当时探索了“同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
对于备受关注的新冠疫苗,陈薇回顾她的团队研制重组新型冠状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出炉过程:
3月9日,提出临床申请;
3月16日,一期临床试验在武汉启动,完成第一针接种,此后,108名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
4月12日,率先进入二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4月16日,在武汉完成508人接种,期间团队开展一次比较大的探索,当时国外一般受试者是18岁到55岁,团队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18到54岁,另一组为55岁以上。对此,陈薇解释,因为后者当中重症率更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7月20日,二期临床试验进展成果发表于《柳叶刀》。数据显示,单次接种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望为人体对昂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同时研究首次验证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今年8月,在18岁以上人群中开展的适应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开始推进。
9月11日,“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正式获取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除此以外,陈薇团队还在研究重组新冠抗体,希望为临床提供可能的特效药。另外,她透露,针对55岁以上人群,团队即将开展更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
当下,科学家在与新冠病毒赛跑,可病毒本身也在变异。公众更关心的是,病毒变异之后,疫苗还有效吗?
对此疑问,陈薇现场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知识解答,她提到,当前病毒突变点位是D614G,位于B细胞抗原区,根据同源建模该突变对该区域结构影响很小,另外,D614G与受体结合区域(RBD)的距离相对较远,对抗原性影响有限。她得出结论,这个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很小,微乎其微。
现场还有一处细节,陈薇院士PPT封面上,清晰地标注今天的日子——9月18日,演讲之初,她首先道出一句“题外话”,“89年前的九一八事件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要更加奋发图强”。
演讲结束前,陈薇表示,全球多个顶尖团队都在奋力研发疫苗,可以说拿出看家本事,在她看来,这个齐心协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互相学习的机会,“只要一个国家没有控制住蔓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长,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这件事情。”
买盘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2日报道,新冠疫情蔓延有可能使各国人口生育数量减少。由于年轻人担心就业和收入受影响,在结婚和生育方面会变得谨慎,预计日本和美国2021年出生的人口将分别减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