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 | 段丽君:急诊就是“大门”,“大门”一定要守好!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5-19
医学诊断学犹如探案,抽丝剥茧,迷雾中探路,峰回路转,有些医生一辈子执着于这条“探案路”。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林果为。今年1月,正值老先生行医执教62年,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奥地利签证中心,600234股吧,
口述实录 | 段丽君:急诊就是“大门”,“大门”一定要守好!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奥地利签证中心,600234股吧,
作者:上海一妇婴
口述| 一妇婴东院产科副主任(胎盘疾病方向)段丽君
闭环| 54天(3月26日-5月18日)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口述实录]
本轮疫情以来,为保障全市孕产妇及妇科肿瘤患者等医疗安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没有一天按下“暂停键”,东、西院区始终坚持正常接诊。这背后,离不开全体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守。他们闻令而起、尽锐出战,闭环在医院或市公卫中心,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挑战,同时也收获了磨砺与成长。而这段闭环经历,更让医院所有的医护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情。
即日起,一妇婴推出“一线医务人员闭环口述实录”栏目,通过医生、护士、行政后勤等闭环一线员工的讲述,分享这段特殊时期的“舍”与“得”。
以下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产科副主任(胎盘疾病方向)段丽君的口述实录:
三月底,上海疫情变得严峻起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上海大摇篮”,一妇婴团队没有一天停诊,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为全市孕产妇保驾护航的责任。
这次,我的岗位是在东院急诊产科。我清晰记得杨新潮书记、王育院长反复强调的一句话:“疫情如同一场战役,这是一场硬仗。急诊就是‘大门’,这个‘大门’一定要守好,才能保证里面安全。”
急诊门前,一辆辆“120”排着队接踵而至,最多时候一天有四五十辆。不管孕妇是否在本院建卡,不管有无核酸阴性报告,不管来自哪个级别的封控小区(封控区、管控区还是防范区),我们统统接纳,绝不推诿任何一个病人。但这远远超过了急诊原有的配置,如果处置不当,会给没有感染新冠的孕产妇和医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这是一妇婴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重要时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迅猛之势,院领导组织医务科及各科室主任连夜制定流程,进行分层管理、分区救治、分区收治。应豪副院长每天晚上组织召开各亚专业产科主任例会,对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跟随上海市防控策略变化实时修订诊治流程,连夜培训急诊医生,以确保每一位孕产妇及宝宝的安全。院部不计成本,在全市医疗机构中最早升级了急诊医护的防护级别,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医务科组织医技等科室梳理流程,加快急诊核酸检测,开展抗原检测,职能科室连夜改造核酸采样点,连夜建设缓冲观察室、缓冲分娩室、临时看诊点,确保孕产妇分级、分区域得到有效救治。
一个多月来,急诊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日子,这是对产科、妇科急诊团队的一次“大考”。他们同心守“沪”,闭环在医院,筑牢每一道安全防线,保障每一位孕产妇及时预检分诊、及时就诊、及时入院,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不论什么情况,孕产妇都是第一位的!有任何困难,24小时随时找我们!”这是疫情期间从急诊科医生和护士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说得很质朴,但值此特殊时期,这是大家的一颗“定心丸”。
急诊室的点点滴滴
通常,破水、腹痛、出血是孕产妇来急诊的常见主诉,但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孕产妇的来去自由变成了奢侈。所以在这段日子里,孕产妇往往一来就是非常紧急的情况,急诊医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保证安全,院部安排高年资、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轮值,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工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免造成孕产妇和宝宝的不良结局。
“宫口近开全,没有在我们医院建卡……”急诊门外,医生和护士快速将孕妇从“120”救护车转运到急诊分娩室,医护紧张有序分工,协同完成救治工作。护士床旁完成快速核酸检测采样,完成生命体征测量,完成抽血等基本相关检查。医生在询问观察病情的同时,呼叫经验更丰富、级别更高的医师到场,呼叫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到场,为紧急分娩做准备,并做好突发情况抢救预案。伴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一名健康的宝宝出生了,母子平安,大家长吁一口气,全然不顾“大白”防护服里已经湿透的衣服。
来不及欢呼雀跃,又有一位42岁试管受孕、孕37周、不规则腹痛的初产妇走进急诊室。医生诊断为胎盘早剥。在核酸检测结果没出来的前提下,急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启动,5分钟内在急诊缓冲抢救室进行了紧急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
“孕33周,头晕,管控区(来的),没有核酸……”急诊预检护士紧张地汇报着情况。“快,转运到缓冲观察室,让患者平躺休息,即刻复测血压,完善子痫前期相关检查,完善备血……”急诊团队快速启动抢救流程。在医护的通力协助下,患者的血压趋于稳定,等核酸结果出来后,被转运至隔离病区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这样的故事,在急诊室有太多太多。核酸检测结果,不是及时有效治疗的“拦路虎”,而是分区域诊疗的“风向标”。
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虽然没有核酸阴性报告的安全保障,但为了宝宝的平安降生、为了孕妈的平安分娩、为了危重孕产妇的成功救治,急诊科医护人员任劳任怨、冲锋在前。
从3月1日至5月17日,东院产科急诊共看诊6239人次,临时看诊点1706人次,其中在急诊缓冲产房和临时看诊点产房分娩180例,急诊抢救室急诊剖宫产手术病例98例,期间未发生一例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
急诊医护的闭环生活
每位医护人员除了是白衣逆行者,还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自己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和他们的孝顺儿女。但是疫情期间,除了全力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其他身份都不能身体力行了。产科急诊团队的同事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闭环在医院,一呆就是近两个月。每晚空闲的时候,他们就会和父母、自己的宝宝通视频,说说心里话,讲讲一天里发生的事情,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哭了。然而无论有多么想家,无论工作有多么繁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证每一位孕妈妈们的安全,就是保证每一个家庭的团圆。
东院急诊有4位产科医生和4位妇科医生,加上我和急症妇科李双弟主任,一共10个人。面对每一天的考验,我们并肩作战、相互支援。在此,请允许我来“晒”一下可爱的急诊医生团队的名字,他们是:关小红、杨凤莲、张彦丽、洪玮、唐宇平、马璎璇、孙倩倩、刘焕荣。还要给我们的急诊护理美眉们点个赞,她们每一个都是心地善良、能打硬仗的“花木兰”,非常给力。
急诊医生的内心独白
孙倩倩:“云见证”宝贝闺女的成长
我是一名产科急诊医生,也是一个2岁半孩子的宝妈。“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注定陪娃的时间是非常金贵的。以前每次下班后,无论多累,我一定会陪娃聊天、做游戏、读绘本……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但是自3月底开始,疫情形势异常严峻,我们开启了工作、吃住在医院的闭环模式。随着闭环时间的延长,烦躁、无助的情绪时不时袭来,幸好有一起闭环的同事、领导鼓励我、支持我,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居家工作的爱人和女儿会跟我聊天,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爱人空闲的时候,会用文字记录《闺女趣事》,让我“云见证”孩子的成长。女儿跟我视频时,会嗲嗲地反复问我:“妈妈,你吃饭了吗?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妈妈,我去接你回家吧……”同时,她也会安慰我说:“妈妈,你最辛苦,我在家听爸爸话。妈妈,我亲亲你吧。妈妈,你睡觉吧,我不吵你。妈妈,我的肚肚想你喽……”
唐宇平:母婴健康的“守护者”,儿女眼中的“超人”
我是东院急诊产科医生。作为医生,我们是孕产妇眼中的“超人”。依稀记得那个忙碌的夜班,一位管控区“120”转运、孕31周的高龄经产妇,阴道流液伴腹痛来急诊。听胎心时发现慢,产科医生即刻行专科检查,发现脐带脱垂,立即呼叫人员到位,并启动绿色通道手术。在和孕妇及家属沟通病情时,孕妇和家属非常配合,没有任何犹豫,眼神中充满信任。5分钟后胎儿娩出,Apgar评分8-8分,所幸手术及时,母婴平安。术后产妇连声感谢,其实我们也很感谢她,感谢她的理解与信任。特殊时期,医患间的信任愈加弥足珍贵。
作为父母,我们是儿女眼中的“超人”。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的3岁,小的不到1岁。“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呀?”大家伙经常这样问。“外面有病毒,等爸爸把病毒打败了就回家”我半开玩笑地回答她。“那爸爸你要加油哦,你要快快地消灭病毒,不要慢慢地哦。”“爸爸会加油的,你在家乖乖等着我。”话未说完,眼眶已经湿润。
疫情,给我们的影响是双重的,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让我和同事们心贴着心、守望相助,建立起了任何力量都无法撼动的革命情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嘉实海外基金查询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3157.html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奥地利签证中心,600234股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的COVID-19疫苗在巴西进行的后期试验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将其推向公众使用。 据报道,该疫苗在巴西已进入三期试验,成为首个完成疫苗三期试验的国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