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11-19
安徽省大别山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隶属于安徽大别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营“佛子岭”牌鲢鳙鱼等水产品本站
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本站
大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产业体系,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标,包含对健康人群的创造和维持健康,对亚健康人群的恢复健康,以及对患病人群的修复健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产业范畴上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保健食品、保健产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等在内的健康制造业,以及包含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调理康复、科学健身、营养保健、健康检测、健康咨询、健康信息、健康保险、健康理财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大健康产业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
我国首部《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将中国大健康产业界定为: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涵盖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健康装备器材制造业;医疗卫生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健康管理业、健康金融服务业等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一般包含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四个环节,涉及医疗服务机构、医药企业、医疗设备商、医疗保险、投资机构、IT 与互联网企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
在我国,大健康产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集合概念,涉及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多个部门。第一产业涵盖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等产业;第二产业涵盖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健康装备器材制造业等产业;第三产业涵盖医疗卫生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健康管理业、健康金融服务业等产业。
我国大健康产业在当下迎来了加速发展期,行业景气度高。2014 年到 2018 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整体市场规模保持增长,2018 年市场规模超过 5 万亿元,预计 2020年将超过 9 万亿元,增幅达 32.1%。此外,大健康产业带动的就业规模也相当可观,根据估算显示,2012 年大健康产业拉动就业 7266.6 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 9.5%,2016 年拉动就业规模增长到 12124.2 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提高到 15.6%,比 2012 年提高了 6.1 个百分点。
大健康产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着力点之一。自 2014 年起,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渡阶段。在当前中国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制造业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在国家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健康产业作为有益于社会民生和人类福祉、有利于消费升级和经济提速的产业。因此,大健康产业无论在政策获得、资本倾向或是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都斩获更多发展机遇。
一是大健康产业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大健康产业迎来了空前利好的政策环境——2013 年 8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将重点发展健康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和健康保险产品和相关支撑产业;2013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将从以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以传染病预防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预防为主”,“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 8 万亿元以上。”
二是“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 “健康中国 2020”战略明确对中国主要健康指标、卫生总费用等提出要求。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健康中国“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预计未来政府医疗健康投入将持续增加。
三是国家主导推动大数据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2015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优化医疗资源供给分布,全面促进分级诊疗、医养结合。同时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有望显著受益于数据平台的全面建立;2015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和“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项国家政策能够切实助力大健康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形成了重大政策持续利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人口老龄化推动健康养老相关服务的发展。中国老年人口比中相当高。随着社会发展、医疗进步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老年人口处于逐年呈攀升状态。201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 139538 万人,其中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 24949 万人,占比为 17.9%;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 16658 万人,占比为 17.9%。2017 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 1000 万,2018 年新增 800 多万。2018 年新增老年人口有所回落,但新增规模依旧庞大,我国老龄化程度快速提升,养老压力不减。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 4 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 30%以上。
二是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将进一步促进生育高峰并带动妇婴健康保健等相关产业发展。自 2016 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迎来小高峰。2016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达到 1786 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 45%。2017 年新生儿人数较 2016 年有所下降,但二胎新生儿比例提升,超过一胎人数,达到 883 万人。随着消费升级、“全面二孩”政策红利的释放,无疑将对妇婴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前景。
三是,中产阶层数量增多并产生巨大的健康消费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中国中产阶级的相关数据分析,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进一步扩大,到 2030 年中产阶级人数将占中国总人口数的 35%。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增长至全球首位,达 1.09 亿名。伴随着中产阶级人数持续的攀升,其消费趋势更加关注健康与生活质量,更加注重养生保健,对自身保健的投入也愈来愈多,消费模式也更加趋于以医疗、保健和锻炼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健康消费模式。由此可见,这也成为大健康产业消费的另一大主力军。
居民收入水平的上涨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大对大健康产业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近年来,居民健康诉求上升明显,具体表现在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上升。与此同时,国民的健康意识也显著得到提升,健康消费呈年轻化趋势。调查显示,以 90 后为主的 30 岁以下健康消费人群占比超过 50%,进而使得“养生”成为年轻人群的流行词。科学管理健康、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线)我国科技的进步为大健康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大健康产业是传统的医药、医药服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能源等新技术融合的产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健康产业将大有作为。
第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深化应用,为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健康及医疗行业可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挖掘产业巨大潜力。同时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物联网服务运营平台为依托,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将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突破口。
第二,生物科技创新成果开拓了大健康产业的新领域。在生物科技创新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生物药物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4-2018 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 1167亿元增至 2622 亿元,复合增长率 22.4%,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此外,生物科技发展使得药物的品种不断增加,预计到 2018 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达到 2800 种之多。
第三,基础医疗研究与实践领域科技产出效率提升。“十二五”以来,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国家财政投入总计近 300 亿元。2010 年至 2014 年,中国医学 SCI 期刊论文总量超过 23 万篇,居世界第 2 位;2011 年以来,医药类专利申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基因组学、干细胞、免疫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为疾病防治技术与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中国在心脑血管病、肿瘤防治、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均有所突破。药物创新能力提升。而且还重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感染性疾病等 10 类(种)疾病,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快药物品种创新研发,已累计有 85 个创新药物获得批准,超过 200 个新药品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均为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医药行业医药制造业是大健康产业领域中的传统产业,其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保护国民身体素质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原因在于医保覆盖比率接近饱和,医保收入增速降低,而支出增速下降,医保压力凸显。自 2011 年开始第一轮医保控费以来,医药行业增速逐年下滑,回落到 10%附近的新常态。由此可见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医药制造业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一段时期,医药制造业仍能持续向上发展。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国内老龄化加速、医药消费具有刚需性质,医药行业的需求仍然旺盛,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追求并没有改变,且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第二,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 2018 年有所提升,市场复苏,医药行业仍然是有确定性增长的行业;第三,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调控下的供给侧改革,使医药行业在存量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行业增量发展中稳步前行,医药行业已经步入新的景气周期。这个新的景气周期以创新品种、优质品种、优质企业为主导,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创新药上市和仿制药进口替代的速度有望加快,研发型药企以及优质制造型企业有望持续享受政策红利。因此,医药制造行业仍然能够寻得巨大的发展机会。
医药行业专业性强、受监管力度大。产业链较长且复杂,从上游的原料药、中药材种植、科研院所到中间的化学药和中成药,再到经销商,医疗机构和零售两大终端,最终到消费者。对制药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医药商业和医疗系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医院和药店为主的终端掌握着制药企业的命脉。
在结构优化的时代下,生物医药,作为医药产业中的新兴门类备受关注。相较于传统医学,生物技术药物有着突出的疗效和社会效益。在临床治疗方面,对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生物医药医药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无可替代。自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我国生物医药高速发展。根据 IQVIA 数据显示,全球生物药规模已从 2014 年的 2800 亿美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44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12%;目前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已由 14 年的 90 亿美元增长至 18 年的 136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1%,与全球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未来成长潜力巨大。
近几年,生物药在药物市场中地位持续提升,目前全球前十大重磅药物中有 8 种为生物药。随着部分重磅生物药专利的到期以及各国普遍面临的药价压力,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速。我国已成为生物类似药在研数量最多的国家,先后有近 200余个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部分产品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了上市注册申请。由此可见,随着后续相关类似物产品的上市,国内生物类似药市场渗透率和可及性将大幅度提高。
伴随着 13 亿人口基数下的中国人口结构逐步“老龄化”,医院诊疗人次的不断攀升,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等问题的出现,医疗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医改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医疗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市场化的专科医院、高端医疗机构、综合性医院层出不穷,同时产业链条也在不断整合、完善。
在我国,医疗产业不仅是大健康领域的重要分支,更是社会民生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医疗产业具有消费和技术双重属性,具有典型的抗周期特色,因此一直深受资本关注,投资热度名列前茅。2018 年,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6865 亿元,较 2010 年的 2133 亿元,增长了 145.07%。长期来看,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持续加速的老龄化进程,医疗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政策、资本、技术、消费升级的驱动,未来医疗行业将向高端成熟化方向发展。
医疗产业涉及众多领域,产业链长且复杂,包含原料、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四个环节。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将推动医疗行业的上、中、下游进一步协调发展。
医疗行业的主要包含药品、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医疗等四个方面,其发展趋势如下:第一,药品。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的落地,国内仿制药价格将得到大幅降低。同时一系列新药审批、药品一致性评价等关键性政策密集出台,将长期提升国产药品质量,鼓励药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速国内药品市场与国际化接轨。第二,器械。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仅在少数高端领域实现进口替代,近年来国家设立多个专项计划为医疗器械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快创新器械审批速度,此外政府以落地具体措施鼓励采购优秀国产医疗器械。未来行业必将向高端方向发展。第三,医疗服务。目前医疗服务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随着国家多项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的推出,未来民营医院比重将得到显著提高。强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和高端特需服务将大有所为。四,数字医疗。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政策向基层医疗倾斜,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诊断等应用,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潜力将逐渐释放。除此之外,数字医疗行业将拓宽服务领域,如政府部门保险企业等类型的 B 端用户。
根据 Euromonitor 分类,保健品可以分为 OTC(非处方药),维生素和膳食营养补充剂,体重管理,及运动营养四大类。除 OTC 产品外,其他消费者健康类产品,包括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VMS),运动营养,以及体重管理,普遍被中国消费者视为有疾病预防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仍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下,膳食营养补充剂有三种形态:普通食品、营养素补充剂和保健食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食品行业起步较晚,且基数较小。随着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已涌现出一些颇具竞争力的保健品企业,其品牌也获得一定的认知度。
目前,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主要以膳食补充剂为主,占比整个行业的 55.21%。受人们健康生活趋势的推动,保健品行业在我国实现了强劲的增长。在 2018 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 1627 亿元,同比增长 9.8%,预计未来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我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具备四个特点:
第一,销售渠道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兴起,健康食品厂商也开始积极拓展多样化的销售途径,销售渠道已从传统的厂家直销、代理销售扩展到电商平台、连锁专卖店、综合超市等多种方式。
第二,第二,在品质、营养、功能等方面全面升级。由于国内高附加值的保健品较少,在虚假广告、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的困扰下,国内消费者逐渐转向国外市场。据资料显示,2018 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额达到 4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5%,创历史新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意识不断增强,保健品逐渐大众化和年轻化,因此我国保健品需要向优质化、功能化、天然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技术需进一步提升。目前众多保健品技术水平较低,在产品开发上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我国保健品行业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
国内保健品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竞争格局混乱、行业集中度不高、管理及自律状况处于初级阶段等。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不过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更新的推动下,国内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将呈现消费者群体多元化、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费四大趋势。
我国保健品行业可分为三大类:膳食补充剂、体重管理及运动营养。第一,膳食补充剂类。由于历史发展及政策原因,以及生产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水平较高,可替代性强,该领域竞争格局最为分散,2018 年行业前三的集中程度仅为 26%。和国外品牌相比,大多国内品牌产品力、品牌力较为薄弱,研发能力欠缺,导致本土企业产品组合缺乏“宽度”和“深度”,即品牌线不够齐全且由于产品设计仍较为粗放,欠缺具有生命力的明星产品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细分产品。
第二,体重管理类。和西方国家相比,尽管我国肥胖率偏低,但由于基数庞大,且近年来攀升趋势显著。2018 年,我国体重管理类保健品市场规模达 120 亿元,同比增长 9.2%。龙头企业份额较为集中,行业前三的集中程度达 62%,外资品牌整体优势明显。由于其进入较早,加之技术优势,外资企业在产品创新上更有竞争力,在消费者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知名度。康宝莱一家独大,享近半市场份额。康宝莱精准定位体重管理细分市场(体重管理类占总营收约 64%),并采取直销模式,先发优势十分明显。
第三,运动营养。其作为小众利基市场,具有“基数小、成长快”的特点。2018 年我国运动营养市场规模达 21.05 亿元,同比增长 42.2%。其竞争格局同样较为集中,行业前三的集中程度达 63.9%。整体而言,外资品牌进入市场较早,产品线相对丰富。而内资品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也纷纷发力进入市场。西王食品收购 KERR 后,份额趋势攀升,17 年赶超北京康比特,成为行业龙头。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两个组成部分。体育经济部门不仅包括市场企业,也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他机构,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个人。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消费方式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健身休闲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增强人民体质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第一,国家政策。当前国家出台众多相关产业政策使得体育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第二,社会需求。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及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对体育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显著提升。第三,经济市场机遇。2018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 2.8 万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8.7%,实际增长 6.5%。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自主健身的意识会增强。同时,资本市场会寻求体育产业相关的投资项目并催熟体育产业的发展。第四,科技发展。随着高科技渗透于体育产业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设备、赛事、训练等,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将持续增长。
截止至 2018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 2.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按照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 3 万亿,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 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超过 30%。随着体育消费进一步升级、 “体育+”产业快速融合及体育服务业发展,预计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我国体育产业细分产业之间相互交叠,根据商业模式的差异可被划分为体育装备、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及体育衍生四大细分产业链。各细分产业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第一,体育装备主链,包括体育用品(运动鞋服、装备、体育器材等)的制造及销售。第二,职业体育主链,围绕“赛事、运动员”等核心 IP 资产衍生。第三,大众体育主链,其以“消费者”为核心,围绕“消费者体验”获取收益。第四,体育衍生主链,即其他体育服务,主要涉及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服务、体育金融与资产管理服务、体育主题地产等。
根据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市场规模较大,2017 年其增加值58841 亿元,占比达到 75%。同时,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增速较快,2017 年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达到 40%左右。此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相较于其他细分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由于起步较早,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职业体育起步较晚,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欠丰富,使其商业价值较低。
目前,中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已达到 26 家,其中体育用品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 2563亿元,占比 87.2%。我国体育产业仍有大量未上市的优秀企业,其将影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
养老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及服务的相关产业的总称,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微利性等特征。我国早在 2000 年就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地位凸显。养老产业链较长,上下游带动明显。
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社会变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8 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 6.57 万亿元,预计 2021 年将突破 10 万亿元。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涉及养老产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已达 82 家。其中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公司 32 家,占比高达 39.0%。
随着老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增、老年人口中患病比例的上升以及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养老业发展前景广阔,养老服务业将向多元化、市场化、社区化发展。随着时代需求的进步,养老服务以从传统的老年照顾、生活服务等方面扩展到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服务。其主要围绕老年人的“吃、穿、住、行、医”提供医疗服务、生活性服务及辅助性服务。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产业链条的细分深化,养老服务将走向公益性和市场性平衡发展的道路。此外,受代际生活习惯及老年人对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影响,社区养老将得以发展。
养老行业通过养老服务业与养老地产相结合的形式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养老服务业为养老地产业提供服务功能,养老地产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项目载体,在居住和服务层面满足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方面涉及三大类: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及辅助性服务。养老地产存在多种形式,如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和老年社区等。
目前,养老地产、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是进入养老产业的三大领域,其中养老地产以高达 45.7%的比例成为主板上市公司切入养老市场的首要选择。
养生涉及内容丰富,细分领域之间相互交叉融合,目前国内对于健康养生尚未形成明确定义。从养生的概念出发,健康养生可以定义为以健康长寿为核心,以养生文化为灵魂,以养生产品和养生服务为支撑,以养生资源的开发和养生市场的运营为主体的人文生态型产业。
由于健康养生产业是综合性极强的融合型产业,与旅游、医疗、健康食品、健康运动等多个产业交叉,目前尚无统计标准。据前瞻测算,2017 年我国养生产业已达近 7000亿元。目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淘宝发布的《2019 养生消费者画像》,沿海地区消费者的养生意识最高,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消费者最喜爱购买进口养生产品。与此同时,以贵州、河北、陕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也掀起了一股养生热潮。该数据反映了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改善的要求,我国消费者对养生产品的消费和养生意识有所提高。80 后最具有消费能力,而 85 后和 90 后“新中年”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
【报告大师】收录海量行业/公司/宏观研究报告,为从业人员(高层决策者、项目经理、投资经理等)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搜索服务。每日更新各行业最新最全的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券商研报、金融资讯等,欢迎订阅!
本站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3月1日,在清华大学与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的“快速复苏的正轨:中美新冠疫情防控与治疗合作”论坛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提出了上述观点。钟南山表示,为了能够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