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健康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10-23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卫健委试点评估并获得委、省、市共建签约的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的一举一动引人注目本站
微生物健康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本站
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是全球的“财富第五波”。随着经济发展,伴随着微生物健康科普席卷全球的热潮,消费者对微生物健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微生物健康产业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已初露头角。另外,从经济效益看,健康产品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微生物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稳步提高。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国非常重视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因此,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的马爱进、韩盼盼和孙宝国*等人指出研究我国微生物健康产业存在的问题、明确我国微生物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对提高我国居民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水平,完成“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健康产业的核心要素是菌种资源获得、稳定制剂加工等。目前,掌握关键菌株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外国少数几个公司手中,这些决定了微生物健康产业的成本因素。微生物健康产品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营养等功能,其替代品较少,所以影响因素较小。此外,目前益生菌生产企业主要包括菌种掌握者、菌种使用者和二者之间,产业存在一定壁垒,潜在竞争者少。
在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相对优势水平,但不同的微生物健康产品也存在区域竞争差别。如益生菌市场,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区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规模占全球规模高达47%,其次是欧洲(22%)、北美(16.5%)(图1)。
随着微生物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的不断涌入,产能扩张较快,价格将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工艺先进、技术水平高、营销渠道通畅的企业将逐步占据龙头地位。
部分微生物健康产品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价格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另外,国际型企业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品牌宣传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它们以不同方式进入本地市场,对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再加上微生物健康产品属于保健品或零售业范畴,市场化程度高,买方议价能力较强,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
微生物作为全世界分布最广且拥有量最多的生物资源,其应用已涉及到诸多领域并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收集保藏用于专利程序的生物材料107 889 株(份),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和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日本国际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德国微生物菌种和细胞保藏中心专利生物材料保藏量位居前列(图2),中国的保藏量为25 654 株,居世界第二位。尤其在食用菌资源优势方面,我国地域广阔,由南向北地跨5 个气候带,该地理优势造就了我国食用菌物种的多样性。据调查,我国目前已知食用菌近1 000 种,而经人工驯化后可培养形成子实体的食用菌约100 种,具有可规模化生产推广的商用食用菌约50 种,已用于加工生产健康产品的食用菌近30 种,还有大量的微生物资源亟待开发。
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且数量最多的国家,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健康产业中的老年市场需求量也日益走高。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呈上升趋势,且増长速度较快。
在科研方面,国家需要设立微生物健康产业重大专项,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支撑产业发展,加强健康产业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强化微生物健康产业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在食用菌产业政策方面,完善食用菌良种和农机补贴政策、龙头企业专项补贴政策、技术推广支持政策、产业风险补偿基金政策等,构建完善多元投融资体系,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针对微生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与深度挖掘的前瞻性、针对性、精准性不强等问题,国家应进行战略性部署,加大微生物资源挖掘力度,对微生物健康产业重要资源开展全面持续的调查和收集。结合细胞学、生物化学、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优势,建立食用菌、益生菌等微生物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
以分子标记等技术为手段,高效筛选和评价微生物菌种、基因及代谢产物,获得在微生物健康产业具有应用前景的核心菌株、复合微生物体系、基因、酶及其他代谢产物,建立微生物健康产业种质资源平台,实现微生物资源储备、研究评价和开发利用的有机整合。
针对微生物菌种在保存过程中品质变化和活力降低等问题,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方法和保护剂开发研究;针对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功效不清楚、不明确,以及益生菌等微生物健康产品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开展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功效机理、功效评价技术以及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微生物及其代谢成分在产品应用中稳性差等问题,开展微生物健康产品功效稳定性保护技术研究;针对微生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进行健康产品的开发,特别是针对孕妇、老年人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对微生物健康产品的特殊需求,加大膳食补充剂、营养强化食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微生物类产品的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加强健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研制剂型多元化、功能差异化的微生物健康产品,以支撑微生物健康产业发展。
微生物健康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急需政府从宏观角度制订促进微生物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和开放共享仍然缺乏实用、有效的制度保障,建议针对发明专利、生物安全等领域,研究出台微生物资源保藏和共享制度,避免微生物资源的流失和滥用,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标准缺失问题,应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制定包括微生物健康产品检测、功能评价、质量控制等标准。通过政府引导,促进微生物健康产业相关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强化标准实施,规范市场运营,完善市场秩序,保证产品质量,促进微生物健康产业良性发展。
微生物健康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微生物健康产业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日趋增强,拥有微生物资源丰富、产品消费潜力巨大等优势,但目前我国微生物健康产业在研究体系构建、菌株选育、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亟待加强微生物健康产业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加大政府支持度,建立微生物种质资源平台,构建微生物健康产业技术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措施,促进我国微生物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文《微生物健康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来源于《食品科学》2020年41卷17期307-314页,作者:马爱进,韩盼盼,刘杨柳,孙宝国。DOI:10.7506/spkx0403-039。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成功召开“2019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宁波)”的基础上,将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于2020年10月22-23日在西宁共同举办“2020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将就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本站 看过《冰火凤》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有点像世界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只不过两者不在一个级别上。 如出一辙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该剧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