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个到3个南沙大健康产业的入局与破题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8-26
在百团大战纪念馆一号展厅的墙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这是抗日名将范子侠经常同部下讲的铮铮誓言。百团大战期间,范子侠任八路军第一本站
从1个到3个南沙大健康产业的入局与破题本站
国务院6月份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简称南沙方案),为南沙新一轮的改革发展部署了五大任务,“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位列五大任务之首,方案还从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四个方面明确发展重点。近期,南方财经记者从南沙近年新引进的空天、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入手,展现南沙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的最新动态。
7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双免疫检查点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开坦尼(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在广州宣布上市,这一高光时刻也让业界惊喜看到,在广州东部的黄埔、南部的南沙,一条以生物医药创新为主、面向世界的大健康产业带正在快速崛起。南沙于2016年首次引进生物医药产业,从一个不足百亩的广东医谷起步,6年间已由一家医谷发展到“生物谷、健康谷、数字谷”三大产业谷并驾齐驱,这也成为大湾区内地城市高质量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南沙的万顷沙区域,三个集创新研发、精准释药技术、智能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园正在悄然崛起,即建设中的“三谷”: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三谷”片区总面积约25.28平方公里,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片区分别规划为7.14、8.08和10.06平方公里。目前,“三谷”内的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共有6条对外联系干线个企业自建码头,与北部地区的路网连接体系也开始成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医疗器械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生物谷”目前进展较快,国内疫苗行业龙头企业沃森生物国际总部•RNA全球产业化中心、一品红药业研发生产基地、康乃馨大健康总部、金酮大健康医用食品研发及生产基地、王老吉健康食品制造等大项目正在南沙加快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80亿元。
以精准医学、医疗信息化、生命健康、文旅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健康谷”目前正处于开发萌芽期。知名度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产业基地就在这里,根据规划,该基地将在“十四五”末全面建成,届时会充分释放南沙的区位条件和复旦大学的高端资源优势,产生出一批高端的健康产业成果,“健康谷”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尖端医学成果转化的“创新引擎”。
“数字谷”以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陆续进驻了中加生物科技产业园、科诺克生物医药亚洲总部基地等项目。这些项目注重为生物医药的科学研究提供现代化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于2016年引进了“广东医谷”,广东医谷南沙一期产业园占地70亩,目前已培育和孵化了300多家企业。6月21日,广东医谷•南沙二园正式奠基开工,二期占地42亩,总建面13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创新药、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技术、基因治疗等项目。
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见证了南沙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他回忆说,刚到南沙时,这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几乎是零基础,产业政策与配套十分欠缺,经过5年多坚持不懈地发展,尤其面向世界的《南沙方案》发布后,南沙大健康产业将步入新发展阶段。
最近南沙区内企业有几则消息令人振奋:准独角兽企业因明生物宣布其在研产品眼科小分子药物QA102已经在美国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填补中国团队研发的First-in-Class眼科创新药进入全球II期临床试验的空白;广东克冠达医药的负责人表示,已启动在南沙组建以刘良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创新药开发和产业化人才团队,要开发出国际领先的医药技术。南沙天科雅生物近期也宣称,其研究的一款治疗宫颈癌的新药获国家药监部门批准开展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加载抗PD-1抗体的HPV TCR-T临床试验。
上述好消息,近年在南沙频传捷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南沙区拥有国内药物临床试验超过28项,全区拥有CDE受理1、2 类新药16个,拥有国产医疗器械获批1369个,其中2018年国产医疗器械获批数量是上一年的24倍。此外,近4年的国产药品获批数量、优先审评审批药品数量、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数量均在广州各区遥遥领先。
但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南沙区共有生物医药类相关企业1000余家,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7家,其中生物技术服务类500余家、医学研究类400余家、生产制造类约100家,这100家制造类企业中有一部分是服务于农业的。正是这种以研发为主的产业结构,南沙区去年生物医药产业总值处于100亿元区间。
南沙因明生物首席技术官欧阳晖对此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中国传统的药企最早阶段以仿制药为主,第二阶段是跟随创新,第三个阶段是自我创新。南沙从一开始就瞄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投入大、短期回报少,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旦有一两个产品成功,将获得成千上万倍回报,这都是有过案例的。
记者了解到,南沙区在扶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上不遗余力,2018年出台“1+1+10+N”产业政策体系,对生物科技企业获得新药证书且符合产业化条件的,最高奖励2000万元;对获得广州市生物医药专项政策经费奖励的新药项目,给予100%资金配套。近期,南沙又出台了“四链”融合产业政策,从更周全的产业服务出发,进一步助力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产业高地。
今年4月份南沙区的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数据显示,南沙实际管理人口已突破百万大关。与此同时,按国际一流硬件标准打造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历经三年建设年底将开业,这所医院集国家医学中心六大功能于一身,被定义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与国际化高水平健康产业对接的实践高地。像这样的高水平医院,南沙共规划建设7所,2025年之前将陆续建成开业,一大批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高精尖医学人才将汇聚南沙,病患也会来南沙接受医疗保健方面的新技术、新疗法,这无疑会加速南沙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顾正龙认为,南沙在基础设施硬件上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又获批设立了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他相信未来十年,将是前期研发成果集中转化上市的高峰期,健康产业在南沙已进入“未来已来”的新发展阶段。
梳理南沙以生物医药为先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史,不难看出,早期为了速补产业空白,南沙在前期重在引进数量,企业数量最高峰达到1000多家,但产值未能同速率增长,并与黄埔区逐渐拉开产值差距。据公开报道显示,黄埔区已形成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两城一岛”的产业生态链。截至2021年底,黄埔区生物医药企业已超过3000家,在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一位不愿具名、熟悉南沙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几年前曾经参加过区内一个医药类项目引进内部评审会,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宽泛,又很专业,不是深耕行内多年的专业人士,很难在技术与应用之间做出判断。“南沙需要尽快组建一个大健康产业促进会之类的机构,把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凝聚起来,为引进重大项目进行评审把关,才能引到好项目,把钱用在刀刃上,最终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规划目标。”这位人士说。
这位专家还指出,大健康门类是繁花乱眼,南沙也没必要面面俱到,管理层要有战略定力,瞄准未来,奋力前行。比如,现在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在全球兴起,这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疗技术。这些前沿产业国家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内地方尚没有完全跟上。《南沙方案》部署要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正好有政策优势跟上这次技术,在全球大健康产业中找到自己的路,最终才能脱颖而出。贯彻落实好《南沙方案》,南沙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深入思考产业未来。
本站 先看一下数据,2019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为70148亿元,比2018年增长12.4%,占GDP比重为7.0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