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收官大考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6-20
长期吸烟危害大,严重可致肺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卷烟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质,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质、刺激性化合物及砷本站
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收官大考本站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自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资国企系统瞄准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组混改大戏连台,多元激励深层突破。当前,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的关键阶段,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更是加大攻坚力度,在改革落地见效上下功夫。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适应我国动能转换、结构升级的发展需要?在市场化原则下,国有资本如何提升运营能力,发挥更大效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围绕上述问题,日前,《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新、董事长周渝波。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切实推进创新驱动至关重要。中国国新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周渝波:中国国新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多元化资本运作支持国资央企深化改革,在推动国有资本加快流动中促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一是积极助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累计出资907亿元参与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组整合。包括出资643.5亿元参与组建国家管网集团,助力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出资75亿元支持鞍钢重组本钢,央地国企综合性改革示范作用明显;出资46亿元参与组建中国电器装备集团,拓展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下游投资布局;出资50亿元参与中国绿发增资扩股,积极践行国家“双碳”目标。
二是推动存量国有资本优化结构盘活流转。与多家央企合作设立“两非两资”业务平台,积极助力央企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设立债转股基金,参与有关央企市场化债转股,支持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开展专业化股权运作,协助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盘活存量上市国有资本;助力REITs改革试点在央企落地,推动实现存量资本形态转换和布局优化。
三是开展境外投资支持央企“走出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央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获取紧缺资源、引进“卡脖子”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累计投资央企境外项目92个,金额1872亿元,涉及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金融时报》记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新基金先后投资了多家优秀企业,请您介绍一下国新基金的投资成绩。国新基金在具体投资决策方面有哪些经验?
周渝波:中国国新将基金投资作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围绕落实国家战略,聚焦科技创新,支持央企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了系列化布局、差异化定位、协同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国新基金,主动管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双百基金等10只基金。截至2022年3月底,国新基金已投资项目超过200个,投资金额近1200亿元。中国国新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充分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直接出资281亿元,撬动基金层面出资人投资和项目层面社会资本约12倍,金额近3500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直接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国新基金业务统筹管理和支撑服务平台,国新基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特点,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基金管理运作新模式。我们坚持市场化投资策略,聚焦“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新基金”目标,在支持国企改革发展、科技创新、“走出去”和落实“双碳”等重大战略上积极作为,优化明确各只基金具体定位和投向边界,提高协同效应。截至2022年3月底,国新基金投资金额近80%投向央企国企项目,有力支持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金额占比近80%,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子领域全覆盖。
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国新基金坚持“三分投、七分管”,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战略性投资项目的管理赋能,全面增强投资生态圈企业的产业链协同。一是坚持分类赋能。结合战略项目、重要项目和一般项目特点,研究制定差异化投后赋能策略。二是注重精准赋能。以价值提升为目标,以被投资企业与央企对接协同为重点,丰富完善投后赋能“工具箱”,促进赋能更精准、更有效。三是强化靠前赋能。按照“投后从投前做起”要求,将投后管理关口前移,在立项环节同步明确投后管理策略,并落实到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件中。四是做好跟踪赋能。持续跟进、及时掌握有关项目不同阶段的赋能需求,定期复盘项目投后赋能进展成效,不断完善赋能策略、方式和手段。
《金融时报》记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中国国新如何积极服务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周渝波:围绕国企改革三大专项工程,中国国新先后发起设立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国改科技基金、综合改革试验基金群,总规模达到1400亿元,对接支持459家“双百企业”和209家“科改示范企业”。截至2021年底,国改系列基金推动所投企业完成综合性改革事项340余项,所投企业中有13家属于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其中,4家进入行业全球前十或成为全国第一,9家进入全国前三;很多企业成为各自领域的“科技小巨人”、原创技术策源地。
具体来看,一是助力国资央企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大胆开展科技创新激励,用好用活工资总额单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政策,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所投8家“科改示范企业”均建立了科研人员持股、项目跟投、科研成果专项奖励等机制,28家建立了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机制,24家实施了员工持股。
二是积极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见成效。国改系列基金聚焦所投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当好体制机制转换的“助推器”,支持推动各项市场化机制措施走深走实,全面激发企业活力效率。支持南航货运物流等29家企业实施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国投高新等18家企业实施了职业经理人制度,21家企业建立了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外部环境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国新在业务拓展方面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周渝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国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和“十四五”时期“1345”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适应国有资本运营业务特点的风险防控体系,突出防范投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作为投资驱动型企业,投资风险是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为切实防范投资风险,公司通过把好投资领域关键环节,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一是严把投资方向关。坚决执行“四不投”(看不懂的不投、管不住的不投、够不着的不投、吃不下的不投),严格做到“五个守住”(守住轻资产运营模式、守住财务性投资为主、守住国新投资生态圈、守住产业链高端、守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切实提升投资质量。
二是严把投资审查关。全面、客观、真实开展尽职调查和收益预测,真实反映被投企业情况和投资价值;完善业务、财务、法律度决策支撑机制,强化投资分析论证,切实防范投资风险;严格投资审核,法律合规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尽调、协议起草及交易谈判,保障各项投资活动依法合规运行。
三是严把投资决策关。充分发挥公司党委领导作用,研究细化“三重一大”事项清单,严格程序规范,明确“四个上会,四个不上会”(重点新业务开拓必上会、新设基金必上会、重大投资项目必上会、重要改革部署必上会,未履行规定程序的议案不上会、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议题不上会、研究论证不充分的重要项目不上会、不涉及方向和重大调整的已决事项不再上会)。落实基金投资“两层四次”决策程序(管理服务人层面的初筛和立项决策,基金层面的立项和终审决策),强化投资决策管控。
四是严把投后管理关。明确提出“三分投、七分管”,完善投后管理制度和机制流程,探索建立专业化投后赋能平台,分类实施精准投后赋能,组织开展基金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充分揭示投后运营风险,着力提升投后管理能力,健全完善项目退出机制,统筹规划项目退出。
本站 在生活中会发现有很多老人在平时的时候都会习惯,打一个鸡蛋,然后倒一点开水,再放一点白糖和香油进行冲泡。而且经常喜欢来代替早餐。但是有一些人觉得这样鸡蛋会有一定的香味,而且感觉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