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守正创新夯实媒体融合发展基石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12-11
长寿的人在生活中都会利用每天的琐碎的时间,他们利用这些时间做这4个动作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很多长寿老人都爱这么做,而我们的琐碎的时间也有很多,不妨像长寿者学习一下,把这些时间家有公婆电视剧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守正创新夯实媒体融合发展基石家有公婆电视剧
12月10日,“2020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论坛主题为“媒体融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0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在昆明这个美丽的城市交流媒体融合发展经验,展望未来融合发展美好前景。在此,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编委会和郑庆东社长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传播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为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融合发展是趋势、是潮流,对主流媒体来说,更是明确的要求。当前,媒体融合正在加速推进,新的传播格局正逐步形成。作为以经济宣传为主的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经济日报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努力找准自身定位,强弱项、补短板、展优势、创特色,进一步夯实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基石。借此机会,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融合发展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推进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正努力打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宣传高地。经济日报在报网端分别开设了“专论”“治国理政进行时”“牢记总书记嘱托”“e学习”等专栏和专题,集中刊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报道与文章,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并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融合发展要坚持“内容为王”。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的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平台、途径,以及获得信息的习惯,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一刻也未停息。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优势依然在内容。只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渠道,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受众。优质的内容既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又是立身之本。“内容为王”在全媒体时代不会过时,仍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毕竟,没有好的内容,就无法吸引受众、留住用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无从谈起。
经济生活很精彩,经济日报有特色,经济特色即经济日报最大的优势。在新一届编委会确定的“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下,经济日报坚持发展主业主线,深耕经济领域,把推进经济治理、解读经济布局、回应经济热点、服务市场主体等作为报道重点,近一段时间取得明显成效。针对蚂蚁金服暂缓上市一事,经济日报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评论文章“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彰显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一经发布就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相关话题和稿件阅读量超过8000万。这是经济日报利用自身新闻敏感性和专业化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舆论的又一典型案例。近期,经济日报组织编辑部文章“直面大变局的伟大斗争——‘十三五’历程的实践与思考(上)”“奋进时代的伟大开创——‘十三五’历程的实践与思考(下)”,这两篇稿件以恢弘的视角回顾了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及引发的思考,经过在报纸一版重要位置首发、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二次传播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三、融合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当前,媒体融合加速推进,各家媒体都立足自身优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都有创新与突破,但也看到依然存在着头部作品偏少、发展不平衡、受众不够广、实力都不强、观念仍陈旧、机制没到位、人才较缺乏等问题。要破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把握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突出问题导向,发扬敢为人先、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强化理念观念、内容技术、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创新,以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媒体创新创造活力,释放新闻生产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经济日报近年来坚持守正创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已经构建起“以新闻客户端为主体、社交媒体为侧翼、第三方平台为补充”的移动传播矩阵。目前,拥有用户总量超过6000万,日均传播覆盖面近亿人次。下一阶段,经济日报将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再造生产流程,再造内容优势,努力成为经济领域新型主流媒体“旗舰”。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明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举行。此次大会选择在中国举办,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肯定。一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交出的“绿色答卷”可圈可点。尤其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面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对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经济日报在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设置生态环保专版,围绕群众关心的保护蓝天、碧水、净土等专题,刊发了一大批黑臭水体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内容的稿件;突出经济特色,策划组织一批地方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内容的稿件;围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垃圾分类、治理塑料污染等重大选题策划组织系列报道和言论;及时跟进生态环保领域的热点话题,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湿地、国土绿化等策划组织系列稿件。二、结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制作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短视频,分发到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扩大了传播范围和效果。三、增强互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为增强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发现身边的美,经济日报连续举办多届“大美中国”视觉大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网友参与,获奖作品通过版面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呈现,进而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今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主张、分享了中国经验、展现了中国担当,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与力量。同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的邀约。
今天我们也做一个约定。明年5月,再来一场“春城之约”。
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李红光整理)
家有公婆电视剧 在即将到来的蔬菜供应淡季,城市“菜篮子”将面临南菜北运损耗较大、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易发等问题,容易出现蔬菜市场异常波动。要关注农民的“菜园子”,千方百计扩大秋冬农作物播种面积;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