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际列车搭载国外拉拉队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4-02
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很多外国游客乘坐“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到北京观看比赛。这列有着54年历史的国际列车整修一新后,让奥运“粉丝”们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8月8日凌晨5点半,一列外部喷涂成亮艳红色的列车抵达了北京站。这趟列车就是于8月2日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出发,搭载着德国、法国、荷兰等外国拉拉队的“奥运专列”。
145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并没有让奥运拉拉队感到枯燥,反而让他们很享受。因为,该列车是俄罗斯铁路公司新近投入使用的豪华列车,车厢内部不但安装了空调、电视、真空生物降解卫生间、电子门锁等先进设施,还设置了宽屏电视、DVD播放机、淋浴间,更为残疾人设计了自动升降机和专用舱室。
早在北京奥运会前,莫斯科铁路局就已预计,将有45万外国游客乘坐国际列车前往北京观看比赛。而且,8月初还有80多位政界要人乘坐这趟列车前往北京。这些政界要人乘坐的高级包厢,除了票价外还要为每天的行程支付250美元,不包括饮食。吃饭问题由专门请来的中国高级厨师打理。
为了更好地为旅客服务,国际列车上的乘务员已全部在奥运会前夕通过了汉语培训班考试。而且,所有列车运行时刻表、停车站、运行规则、服务项目和海关规定等信息,一律使用汉语和俄语两种文字。此外,旅客们在列车上还享受到专门的中式保健服务。为了配合奥运会宣传,车上还专门为旅客准备了奥运纪念品———印有“莫斯科—北京”字样的足球衫、棒球帽、便笺、日记本、日历和打火机等。
1954年1月28日,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国际列车首次通车,车次为19/20次。时至今日,该列车车次依然保留,为K19/20次。这趟国际列车行程横贯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全程8900多公里,是莫斯科铁路局所属行驶里程最长的国际列车。
20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的中俄边贸开始,无数中国“倒爷”乘坐这趟列车,把中国商品带到了俄罗斯各地,从此,在铁路沿线的每一个城市都开始拥挤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当年,去过俄罗斯的中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尽可能多地带东西,像打仗一样搭上这趟列车。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每停靠一个车站,都会涌上很多俄罗斯人,呼喊着:“布哈维克(羽绒服)!”中国的“倒爷”们也打起精神喊着:“比亚起(5000),比亚起!”那真是一路欢歌到莫斯科。很多人稍事休整,马上购买返程票,挣钱的生意急啊!难怪,当时这趟列车被俄罗斯人称为“车轮上的市场”。
列车在全程145个小时旅程中,有七八个小时是用来换轨的。所谓换轨,就是列车到达中俄边境站时,由于中俄轨距宽度不一致(中国采用的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俄罗斯采用的是1520毫米的宽轨距),因此,列车要在边境站更换列车底部的轮对。
换轨时,将每一节车厢吊起来,放置到适合对方轨道的车轮组上,然后将车厢与新的车轮组固定起来。这个过程行李不用搬动,只需要旅客下车等待,乘务员会将各个包间上锁以确保旅客行李安全。这段时间里,旅客们正好可以去车站所在城市游览一番。换轨完成后,每位旅客还是回到原来的车厢和位置,感觉不到什么变化。据说,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非标准轨距,目的是避免战时对方军队通过铁路长驱直入。
这趟列车的票价比一般俄罗斯国内列车的要贵,但其舒适程度和运行速度都“货真价实”。该列车是全卧铺车组,一般每节车厢有9个包厢,一个列车员包厢。每节车厢有两名乘务员,一男一女。列车从莫斯科驶出时并不很长,在沿途的几大站点会加挂当地的车厢,所以到达北京时,已经是长长的一列。返程时则是将各地的车厢逐渐卸下。
有意思的是,20世纪90年代,这趟列车的列车员可以决定旅客补票花多少钱。那时,不少人买票只买到中国境内的第一站满洲里站,因为从满洲里一直到北京的旅途中这些车厢都不再卖票了。所以,补票时列车员只会象征性地收一点钱,旅客就可以继续舒舒服服地坐到北京站。
这趟列车的餐饮价格并不太贵,相当于俄罗斯本地中等餐馆的水平。不想吃餐车食品也可以,当列车在沿线车站停靠时,都会有很多老太太、小姑娘拿着当地的特色食品在车厢外叫卖,站台就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很多外国游客乘坐“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到北京观看比赛。这列有着54年历史的国际列车整修一新后,让奥运“粉丝”们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8月8日凌晨5点半,一列外部喷涂成亮艳红色的列车抵达了北京站。这趟列车就是于8月2日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出发,搭载着德国、法国、荷兰等外国拉拉队的“奥运专列”。
145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并没有让奥运拉拉队感到枯燥,反而让他们很享受。因为,该列车是俄罗斯铁路公司新近投入使用的豪华列车,车厢内部不但安装了空调、电视、真空生物降解卫生间、电子门锁等先进设施,还设置了宽屏电视、DVD播放机、淋浴间,更为残疾人设计了自动升降机和专用舱室。
早在北京奥运会前,莫斯科铁路局就已预计,将有45万外国游客乘坐国际列车前往北京观看比赛。而且,8月初还有80多位政界要人乘坐这趟列车前往北京。这些政界要人乘坐的高级包厢,除了票价外还要为每天的行程支付250美元,不包括饮食。吃饭问题由专门请来的中国高级厨师打理。
为了更好地为旅客服务,国际列车上的乘务员已全部在奥运会前夕通过了汉语培训班考试。而且,所有列车运行时刻表、停车站、运行规则、服务项目和海关规定等信息,一律使用汉语和俄语两种文字。此外,旅客们在列车上还享受到专门的中式保健服务。为了配合奥运会宣传,车上还专门为旅客准备了奥运纪念品———印有“莫斯科—北京”字样的足球衫、棒球帽、便笺、日记本、日历和打火机等。
1954年1月28日,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国际列车首次通车,车次为19/20次。时至今日,该列车车次依然保留,为K19/20次。这趟国际列车行程横贯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全程8900多公里,是莫斯科铁路局所属行驶里程最长的国际列车。
20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的中俄边贸开始,无数中国“倒爷”乘坐这趟列车,把中国商品带到了俄罗斯各地,从此,在铁路沿线的每一个城市都开始拥挤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当年,去过俄罗斯的中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尽可能多地带东西,像打仗一样搭上这趟列车。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每停靠一个车站,都会涌上很多俄罗斯人,呼喊着:“布哈维克(羽绒服)!”中国的“倒爷”们也打起精神喊着:“比亚起(5000),比亚起!”那真是一路欢歌到莫斯科。很多人稍事休整,马上购买返程票,挣钱的生意急啊!难怪,当时这趟列车被俄罗斯人称为“车轮上的市场”。
列车在全程145个小时旅程中,有七八个小时是用来换轨的。所谓换轨,就是列车到达中俄边境站时,由于中俄轨距宽度不一致(中国采用的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俄罗斯采用的是1520毫米的宽轨距),因此,列车要在边境站更换列车底部的轮对。
换轨时,将每一节车厢吊起来,放置到适合对方轨道的车轮组上,然后将车厢与新的车轮组固定起来。这个过程行李不用搬动,只需要旅客下车等待,乘务员会将各个包间上锁以确保旅客行李安全。这段时间里,旅客们正好可以去车站所在城市游览一番。换轨完成后,每位旅客还是回到原来的车厢和位置,感觉不到什么变化。据说,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非标准轨距,目的是避免战时对方军队通过铁路长驱直入。
这趟列车的票价比一般俄罗斯国内列车的要贵,但其舒适程度和运行速度都“货真价实”。该列车是全卧铺车组,一般每节车厢有9个包厢,一个列车员包厢。每节车厢有两名乘务员,一男一女。列车从莫斯科驶出时并不很长,在沿途的几大站点会加挂当地的车厢,所以到达北京时,已经是长长的一列。返程时则是将各地的车厢逐渐卸下。
有意思的是,20世纪90年代,这趟列车的列车员可以决定旅客补票花多少钱。那时,不少人买票只买到中国境内的第一站满洲里站,因为从满洲里一直到北京的旅途中这些车厢都不再卖票了。所以,补票时列车员只会象征性地收一点钱,旅客就可以继续舒舒服服地坐到北京站。
这趟列车的餐饮价格并不太贵,相当于俄罗斯本地中等餐馆的水平。不想吃餐车食品也可以,当列车在沿线车站停靠时,都会有很多老太太、小姑娘拿着当地的特色食品在车厢外叫卖,站台就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