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保健品牌活力指数TOP10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1-04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618期间,某电商平台眼部、维生素、蛋白粉等类别保健品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90后、00后成为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尤其在新冠疫情反复发酵影响下,消费观念的升级,生活方式的转变,催化全民保健意识加速觉醒,保健品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但,目前市面上的保健产品种类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些保健品牌值得信赖?
对此,文轩财经基于市场规模、主流销售平台综合好评率/销量、盈利情况、综合创新力、用户口碑、受欢迎程度、品牌力等多个维度展开调研分析,以期帮助消费者更全面认识并了解这些保健品品牌的综合竞争实力。
公开资料显示,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2010年12月上市于深圳创业板,2018年先后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和拜耳旗下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
截至目前,汤臣倍健是国内资本市场上唯一一家以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已形成以汤臣倍健品牌为主;健力多、健安适、健视佳、健乐多、LSG等品牌为辅的品牌矩阵。
成立26年以来,汤臣倍健已然成为保健品的龙头企业和最具国民度的品牌之一,尤其近几年,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在商超渠道,尤其是药店渠道布局强劲,几乎形成百强连锁药店全覆盖,产品包括蛋白粉、钙、胶原蛋白、维生素等大消费规模的品类。
在去年年度报告中,董事长致股东信中表示:2020年汤臣倍健实现销售收入60.95亿元,对比刚上市的2010年,十年间,销售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了超过16倍和15倍。更值得一提的是,财报显示,自由现金流逐年增长,从2010年-0.3亿增长到2020年12.5亿,堪称“印钞机”。
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汤臣倍健以10.3%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保健品)行业第一位,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无限极(6.4%)和第三的安利(5.8%)。
而汤臣倍健之所以能占据保健品行业的头把交椅,离不开其对研发的大手笔投入。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其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9.76%,研发支出约1.37亿元,2018到2020年研发费用年增长率16.91%。
目前,汤臣倍健拥有142个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及112款保健食品备案凭证,资质数量远超同行。
受益于健康消费的升级,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领导品牌的汤臣倍健,产品销量全面爆发。数据显示,双11期间,汤臣倍健旗下全品牌全网销售额超6亿元,夺得京东营养健康类目品牌销售额TOP1和天猫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类榜首。
最新消息显示,近日汤臣倍健发布首款个性化定制维生素概念产品,称每颗胶囊里含有50余粒2mm大小的维生素微片,可实现营养素组合超5000万种,每天1颗即可针对性地补充个体一天所需的9种维生素,后续还将增加更多营养素种类。
这个投入了5年时间、花费近千万个性化定制维生素科研项目,是汤臣倍健在精准营养领域的创新,目前尚处于体验阶段,但后续消费者是否买单?我们拭目以待。
从酱料到保健品,背靠香港李锦记的无限极最广为人知的产品应该是增健口服液,这是无限极的第一款产品,同时也是无限极畅销27年的核心单品。
其官网显示,无限极(中国)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成立于1992年,以“无限极”为核心品牌,是一家立足健康养生产业,以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无限极(中国)目前在中国内地设有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和超过7000家专卖店。截至2020年7月底,共有健康食品、护肤品、个人护理品、家居用品和养生用品五大系列、七大品牌,共170余款产品。
不同于汤臣倍健和无限极,Swisse源自对保健品监管力度很强的澳洲,是澳洲第二大保健品品牌,具有强劲的研发能力。母公司H&H主营婴幼儿奶粉,在全国共有6.6万个婴幼儿专卖店分销,Swisse能充分利用其线下渠道优势,进入母婴店/专业商超店,但在药店渠道布局弱于汤臣倍健。
Swisse产品类别包含复合维生素及膳食补充品、运动营养品、美容营养产品和功能食品等,拥有护肝片、葡萄籽精华胶囊等明星级别单品。
公开数据显示,在618购物节期间,Swisse销量获得保健品类多个电商平台No.1。第三方电商数据监测公司Earlydata数据显示,2021年6月30日止过去12个月,Swisse斯维诗继续在中国内地线上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市场稳占榜首,市场份额为5.7%。
文轩智库专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按照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到2018年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现阶段中国在保健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保健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不到5%,而随着2016年10月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十三五”期间食品药品政策革新,“大健康”这一老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由大健康产品转变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格局”,保健品也被推上。由此可见,中国营养保健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做保健品,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扩充、消费人群增多,消费需求加大。在很多细分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保健品成为了香饽饽,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进入。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保健品市场,整个保健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澳优乳业、西王食品、合生元等收购国外保健品品牌进入中国,目前保健品市场上中外阵营的对抗非常激烈。“而这种中外阵营对抗的线年。到时候无论从品牌大小,品类布局,产品质量,营销推广,消费群体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中外阵营的对抗都将加剧。从未来看,未来保健品市场还有更多机会。
当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上来了,但对品牌选择仍比较盲目,针对性不高。而2021年之后保健品市场将更加细分,出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营养元素等不同细分板块的保健产品,各个保健品企业在保健品的细分领域仍将大有作为。
整体分析这份榜单,前十中国产品牌占据绝对主力,群雄逐鹿,在品牌力构建、口碑营造、内容资产打造及品类创新等方面有优势的保健品品牌更容易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青睐。
而就保健品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前景较好,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可能达到万亿元。
一方面保健品用户年龄已向低龄化发展,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一个年轻化的保健品消费市场正在崛起。
“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护肤品,吃最贵的保健品”、“一边伤一边补”,是当代追求“养生”年轻人现状。以往被看作“智商税”的各种保健品开始活跃在年轻群体中,并逐渐成为刚性需求。
据央视调查,在2021年消费预期中,旅游、保健养生和教育培训位列18-2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的前三甲,其次为健身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老年群体对保健品寄予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等“厚望”,年轻人更多是为助眠、护眼、增强免疫力等药效而买单,维生素C、葡萄籽、护肝片、褪黑素等是年轻一代主要购买对象。
另一方面,保健品依然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线年一季度,近八成以上中国老年人购买过保健品,老年保健品市场规模依旧广阔。
最后,市场大趋势来看,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消费的升级以及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消费态度逐渐从“可有可无”型消费品向必选型消费品转变。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自2017年起,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增速加快,预计到2021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增至2708亿元。并且近年来全国居民对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增速较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已由2015年的1443元增长到2020年的2172元,复合增长率高达约8.52%,远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复合增长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为健康提前买单,从孕婴产品到老人保健,保健品基本实现全年龄段覆盖。
但,“乱花渐欲迷人眼”,用以比喻当下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再合适不过,以云南白药为代表的医药企业和以贝因美为代表的奶粉企业纷纷跨界入局保健品赛道,加大行业竞争压力,探索新型消费场景、挖掘消费者需求、创新打造差异化产品等将是在潜伏在这条万亿赛道中的企业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正如文轩智库专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言,在后疫情时代,国民对大健康的刚需度在持续上升。高品质、大品牌、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粘性高的产品红利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