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钱、被骗、成瘾!祛痘三年花6万!记者揭秘疯狂的医美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12-07
“光子嫩肤、双眼皮、热玛吉、嗨体……”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整形医院,选择通过医美再塑容颜。
华西证券医药行业在此前发布的研报中指出,目前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保持超过20%的增速。早在2017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消费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市场的飞速增长,资本的暴利却诱发了除不掉的行业乱象。2月24日,一直被誉为“女人的茅台”的医美巨头爱美客出现了股价暴跌现象,盘中跌幅一度超17%,股价也重新跌回了千元以下。25日股价持续下跌,截至收盘,跌幅3.33%,报895.19元/股,三只千元股仅剩贵州茅台。暴涨、暴利、暴跌!医美行业已然成为了一个疯狂的赛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轻医美市场2020年用户规模达1500万人。有的人为整形倾家荡产,有的人落下严重后遗症,本想用金钱实现后天的颜值“超车”,现实却充满荆棘。记者采访多位患者和医生了解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也要清醒节制。
“一直很羡慕那些拥有双眼皮的女孩子,显得眼睛格外大,现在我也有双眼皮了。”这个春节,王晨终于实施了制定已久的“变美计划”,到整形医院将单眼皮割成了双眼皮。
“第四次做完光子嫩肤,你们不知道我现在的皮肤好的呀”、“一个月打4ML水光针可以吗”、“嗨体最近很火,你们有想尝试的吗?节后我打算试一下”……在王晨的姐妹群聊里,各种医美项目的体验和心得已经成为了女生们的谈资。
爱美是人的天性,但却不是女人的特权。近期,岛城一家整形医院的杨医生就成功为一位单眼皮肿眼泡、塌鼻头的小哥哥完成了眼鼻综合打造,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记录道:“现在整形手术已经不仅仅是女生的特权,越来越多的男生也加入了医美整形的队伍。”
对此,有数据显示,2020年双十一期间男性医美消费下单量占比达到8.1%,比2019年增加1.4个百分点。2019年国内男性医美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长52.3%。
颜值即正义,医美已然成为了当代男女的“新宠”。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达22.2%;而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为1367.2万人,预测2023年医美用户将达到2548.3万人。
在过去的五年间,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显著提升,从2014年的2.4%上升到2019年的3.6%。早在2017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并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医美第一大市场,市场规模更是有望在2023年达到3115亿元。
“如果您专门针对颈部护理的话,我们这边推荐您做一下嗨体的项目。”整形咨询顾问高女士向记者推荐的嗨体正是目前医美行业大火的玻尿酸产品,也是国内唯一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针对颈部皱纹改善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记者从某互联网医美平台搜索得知,一支容量1.5ML的嗨体价格在1000元-4000元不等。以高女士向记者推荐的嗨体为例,单次嗨体注射3600元,三次9999元,五次15000元。
或许对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白领阶层来说,这是可以承受得起的价格。但对比嗨体的成本价,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还是有些惊人。此前,据爱美客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一支嗨体的成本价仅为24.72元。也就是说,当这支嗨体辗转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经翻升了一百多倍。
“暴利”让龙头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据爱美客2020年财报显示,全年业绩主要增长来自于以嗨体为核心产品的溶液类注射针剂,共实现营收4.47亿元,占比为63.07%。2020年溶液类注射产品和凝胶类注射产品的毛利率分别高达92.85%和92.27%。
从去年到今年,“玻尿酸三巨头”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陆续齐聚A股,累计市值已达1280亿。仅就三家的玻尿酸业务来看,毛利率的平均水平已经超过90%,堪比贵州茅台,因此,爱美客更是被业界戏称为“女人的茅台”。
据企查查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1万家医美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我国“医美”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呈增长趋势。其中2016年之后企业年注册量突破5000家, 2020年医美相关企业一共新注册了8007家,相比10年前增长了7.6倍。
早在2018年底,关于“医美企业倒闭潮”的言论便已甚嚣尘上。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滨曾发文预测:经营不好的医美机构仅能在开业后维持一年左右,医美诊所将会在2019年下半年迎来倒闭潮;随后,欧美华科董事长苑一兵又表示:医美将在2019年进入整体破产年;伊美丽创始人贺华煜则认为:小规模、非标准、收益差的医美机构将越来越丧失生存空间,最后走向倒闭或者被并购。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倒闭的医美企业达到了2600家,而在2020年,这个数字又上升至了2720家。新增市场规模极速扩大的同时,倒闭潮也来得轰轰烈烈。仅去年一年,青岛医美相关企业的倒闭数量更是超过了新增数量的一半,新注册量148家,注销吊销量却高达85家。
究其原因,行业乱象、黑医美是除不掉的毒瘤。据全国消协组织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8年,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案件数翻了10倍还多。天眼查数据显示,在7.1万家医美企业中,超过1万家企业显示经营异常,1600余家涉及法律诉讼。对此,新氧创始人金星甚至还透露过医美诊所存在没有招聘到大夫便已开张营业的情况,他曾在公开场合坦言:整个中国的医美市场中,只有30%的机构是正常盈利的,多数处于持平或者亏损的状态。
撕开暴利的面纱,投资者也在变得冷静。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5—2018年是医美赛道的融资高峰期,2018年更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峰,融资事件高达29起,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达17.9亿元。但随后,资本的兴趣也在渐渐变淡,融资金额逐年收窄,2019年医美赛道的融资事件下降到了13起,融资金额14.6亿,2020年融资事件14起,融资金额仅为7.83亿。
对于医美行业而言,2018年、2019年可能是资本“最后的狂欢”。一些头部医美APP的融资早已按下了暂停键,据风口不完全统计:新氧最后一轮融资停在了2019年5月,更美停在了2018年7月,悦美则在2017年8月以后就再无融资。就连赫赫有名的“医美A股三巨头”,也只有爱美客在2020年9月上市时获得过最后一笔融资,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2019年以后便再无新融资。
一步步踏进吸钱黑洞 一周培训上岗线岁的李小姐在青岛市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她拿到第一笔工资后就去了一家私立医美机构,这家医美机构以祛痘为主营业务,而她在花费6000元清痘后,被告知必须要购买配套护肤品才能保证效果。而这样一套相对价格较高的护肤品不到一个月就会用完,效果明显,但是需要频繁购买才能保持。
销售只是冰山一角,有的医美咨询师还会放大消费者的外表问题,以推荐更多的整形项目。从2018年至今,李小姐一直都在该医美机构消费,总共花费近6万元。像李小姐一样的医美用户很多,他们不仅花费高昂,还会持续性消费,渴望用金钱来实现“美丽蜕变”。
医美机构层出不穷,价格也没有统一标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同一种医美项目在不同医美机构会有不同的价格。譬如玻尿酸注射,从百元到上万,价格浮动非常之大。并且,医美机构每次活动的优惠价格也让消费者摸不到规律。每次活动价格都不一定,很多变。除此之外,医美机构店内询价和线上预订竟也不一致。
近日,演员高溜在微博发文称,去年年底,她在广州一家私人医美诊所做了鼻子的微整形,结果医生没有及时取出假体导致其鼻头坏死,引发热议。
根据《美容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美机构分成四类: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医疗美容科。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14%,合法合规医美机构仅占行业12%,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
据统计,在医美消费中,求美者有近90%的概率会碰到“黑医美”。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来说,这种情况或许还会更加糟糕。
医美的高利润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大大小小的机构都打着“专业”的旗号大肆宣传,而事实上,很多机构的轻医美医师都是短期培训出来的。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目前青岛市有两家微整形培训班,均已有超过500人预约。其中一家培训亮点赫然写着“适用于0基础的从业者,终身免费重修”,培训内容不仅包括针剂注射,还有临床埋线手术等医学内容。
记者以从业者身份咨询后,该培训机构表示是正规医院培训,会颁发毕业证书,“可以毕业后直接与医院签约,如果有医院挂靠,也可以操作”。更意外的是,培训时间仅为6-9天。
根据新氧大数据调查数据及艾瑞咨询,36.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微调,24.3%持欣赏态度。我国民众对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正逐年提升。
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执法人员提醒,选择整形机构时一定要慎重,警惕“三非”机构,即非正规医疗机构、非正规医生、非正规医疗产品,以免给自身带来伤害。
“现在来做医美的人的确比往年多,尤其是暑假时间,来咨询医美问题的求美者几乎是往年的2倍,甚至3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美容科主治医师苗嫄昕透露,有未成年求美者也来咨询过,医院方基本都不会支持,除非是影响正常生活。“像有的高中生会来咨询双眼皮,我们都不会接,建议他们成年之后再做。”
苗嫄昕表示,通过医疗手段让自己外形优化、改善面部缺陷,对于建立自信和维持人际关系都是有好处的。但在求美过程中,不应有过高的期望值,不宜追求过分完美,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为宜。
并且,医美作为一种医学技术,会对面部或身体各部位造成不可逆的改变,其本身就具有风险。“医学技术在任何地方都有风险,三甲医院也同样会面临这种问题,我们会在面诊时提前告知,争取实现风险最低程度,但并不是每一场手术都能完美复制,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还是因人而异。”
对于爱美者在护肤方面的诉求,有的人则依赖于医美机构的自制产品,效果明显,苗嫄昕表示,如果美容产品在短期使用中效果突出,大概率是加入了激素成分,而这种产品不可以长期使用。
在颜值的利益点逐渐被放大时,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狂热,各种变美、瘦身、塑形相关的“颜值经济”走上风口,但美丽与风险同在,消费者需要理智看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