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9-15
“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是虫子 外国人不吃”、“吃转基因甜玉米会绝经”、……各种恐怖的养生谣言不断轰炸我们的朋友圈,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活科普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食品安全、疾病相关、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类、人身安全类、疾病相关的谣言文章最多。面对养生的是是非非,我们该怎样去击破, 面对四起的健康谣言,又该如何保障我们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安全?
移动互联网人人自媒体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养生、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一些商家为了利益故意“捏造”的健康谣言, 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变相进行企业产品宣传吸引眼球。微信平台用户基数大且具备较高的社交媒体属性,其平台内信息封闭性高,信息透明化较弱,无法形成及时的反馈,不像微博“广场”易形成不同信息之间的对冲,自我纠错能力弱。可以说,信息的流动无法形成闭环是一个重要原因,信息的单向性让谣言传播的更远。另外,朋友圈倾向于熟人间传播,公众的判断力也因朋友圈之间的强关系链有所削弱,并且“强关系链”之间存在“人情”、“面子”等纠错障碍,辟谣难度大。加之,朋友圈中容易受养生谣言蛊惑的都是我们的父母辈,他们掌握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是否准确的质疑能力有限,一旦养生谣言被穿上“外衣”,很难进行判断,因此他们成了健康谣言最大的“受害者”,也造成了养生谣言泛滥朋友圈。
从信“谣”者的角度来看,信谣并非因为不够聪慧。人在焦虑、恐慌与愤怒时,同样会丧失理性而信谣,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并不是理性考证,而受“宁可信其有”的观念支配。基于此,谣言的治理不该只奉行“谣言止于智”的空洞道理,还应该同时确立另外几个相关原则:
其一,“谣言止于知”。不同于恐慌类、泄愤式的谣言需要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布权威消息,生活健康类的谣言依靠民间力量就可以完成。要说当下最佳辟谣的网络平台,非果壳莫属,旗下推出的谣言粉碎机俘获了不少读者,不足的是科普图文冗长、枯燥,略带晦涩的理论不符合当下快速阅读的习惯。此外,笔者注意到一款叫“红樱桃健康”的APP,与果壳网的学术型科普不同,这款APP聚焦健康科普、养生小妙招,通过“短视频”内容形态,保证优质健康内容输出的同时,又能让用户有个良好的获取信息体验。
其二,“谣言止于制”。 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治理谣言的关键。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墨西哥、印度等国家都颁布了相关法律,对制造网络谣言者处以罚款、徒刑甚至终身监禁的处罚。我国也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并对谣言与言论自由划清界限,有法可依,有的放矢,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谣言经常成为“智者们”追逐名利的手段,由此被称为“智者的阳谋”。历史上就有“欲得天下先造谣”之说,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大楚兴,陈胜王”谣言,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之“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谣言,均通过“智者”的谣言造势,达到取胜目的。
破除谣言不仅需要媒体的自觉以及政府监管,更需要接收资讯的读者们擦亮双眼,明辨是非,阅读时候多思考,多求证,勿轻易传播谣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