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的难,从工资比美甲师低说起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7-01
漕帮奋斗记近日有关于漕帮奋斗记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漕帮奋斗记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漕帮奋斗记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漕帮奋斗记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漕帮奋斗记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近期,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这样一则留言,引发了网友关注。 留言指出:酒泉市人民医院出现医疗人员离职潮,其最重要原因是待遇差,建议政府尽快提升医护人员待遇,保证酒泉市民享受高技术水平漕帮奋斗记
当医生的难,从工资比美甲师低说起漕帮奋斗记
2020年
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医生?
学医八年,不如美甲师挣得多
在我国医生是高门槛行业的代表,却不是高薪行业的代表,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在医学院里不是秘密。
医学院在校生对于未来的薪资待遇并未抱有太大幻想,他们早就从前辈和老师那里得知,中国医生的薪酬,对于一部分人是入不敷出,一部分人可以满足普通消费水平,而那些可以通过治病救人获得足够报酬的都是业界大佬,站在行业顶端的少数人。
然而医学业界大佬一台手术的费用,也可能低于三里屯高端美甲师1次美甲的费用(还是办卡后的优惠价)。
这台价值326元的手术是协和医院大佬级主任医师做的,而这位业界大佬又称协和“一把刀”,就是医学生口中站在行业顶端的少数人。单据的提供者表示,由于这位医生名气大,很多人挤破头来找他看病,门诊时患者太多,需要专门的保安在诊室门口维持秩序。手术当天他一个人做13台手术,其中3台手术现场切片化验为恶性肿瘤,需要继续手术。
有人也许会说,一天13台手术挣4238元也不少了。这些钱并不会直接装进医生的口袋,一个医生寒窗苦读八年,三年规培后再经过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一台手术的价码赶不上一个美甲师,却要承担家属“医闹”和患者“无理取闹”的压力,这种收支的不平衡感常人也许无法体会。 有数据调研54.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成就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
医疗改革后,一批年轻的主治医生马上选择转投民营机构,在那里有更合理的薪资待遇,还不用加班。而公立医院则陷入年轻医生不断流失,人手不足的困局。
医生们真的因为爱钱吗?
临床医学专业夜同学的老师说过一句令他印象深刻的话:“你们这个班以后真正能留下来做大夫的人可能不到一半。”当时他不太相信,后来才知道真的很多人放弃了这条路。有的因为太累,有的因为委屈。
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有网友求助,说自己想当医生,也是问当医生是不是很难。
学医容易吗?当医生难吗?我们来看两个数据。
医疗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曾发表了一项研究《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10-year trends in the production and attrition of Chinese medical graduates: an analysis of nationwide data),据研究者统计,超过84%的中国医学毕业生最终不会当医生。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显示,60%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医。
记得以前,医生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受人尊敬的。如果谁家有人当了医生,别人就会对他们家高看一眼。很多孩子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当医生。
但不知从何时起,愿意从医的人也越来越少,还有一些干了多年后,依然从医院转身离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中国,想成为一名医生,真的太难了。
学习难度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医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这些课本,被医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蓝色生死恋”。
本以为躲过了高考,到了大学可以放松一下,哪知道,大学期间,天天赛高考。不仅要学习,还有各种解剖课程在等着。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医的人总是头比较凉的原因。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而已,因为医生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读完本科还要接着读研究生、博士,出来出后还有规培和专培在等着。
进院门槛高
在我国,要想进入省级医院,至少得研究生学历,甚至是博士,一些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基本只能去一些二级医院,专科生就更加不用说了。
现在要想进入一家稍微好点的医院,各个医院都是挤破头的,没有高学历或者很硬的后台,基本进不去。所以为了拿到更好的敲门砖,很多应届本科医学生不得不咬咬牙,继续深造。为了不被后来者淘汰,即便是已经进入医院的,继续读研读博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我国的执业医师通过率是多少呢?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每年的执业医师通过率只有20%。为了保证医师资格证书的质量与权威,相关部门会增加考试难度,控制通过率,以淘汰技能水平不够的医学生。
即便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医院里的各种考核也还是少不了的。
工作超负荷,猝死风险高
按照中国的《劳动法》,正常的工作时间应该是每周40小时,但是,在医院,这个40小时基本是不存在的,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医生集团市场专项调研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工作时长曾超过80小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而医生们都在医院忙什么呢?门诊、手术、写病历等等。由于长时间高负荷高强度,导致不少医生猝死。
2019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一名2017级学生“心源性猝死”;2018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医生郭庆源猝死,临死前还在工作;2019年2月,浙江某医院一位放疗科医生心脏骤停不幸去世,年仅27岁,去世前刚与女友领证,婚礼都还没来得及办;2019年3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宗云医生值班后又上一天手术,倒在岗位上,享年44岁;
有调研显示,70%的医生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差”、“较差”或“一般”,身体不好可能是累或者猝死的诱因。
还有医生表示,自己长期这样倒班,真的很担心有一天自己就倒下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医生收入普遍不高
与高强度的工作相比,医生的收入则显得有点那么不尽如人意。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披露了中国医师的平均收入, 男性年平均工资是78702.83元,女性年平均工资是73294.47元。如此看来,医生平均一个月也就6500元。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还不错?
但是要注意,这是平均工资,很多刚进来工作的年轻医生远远是达不到这个数目的。
而一个年轻医生要想熬到主治,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他们还要经历谈婚论嫁,结婚生子等等,这样的收入又如何支撑得起一个家庭?
所以,这也是很多医生大龄未婚的原因。
当然,也有人反驳,医生灰色收入不少啊,还有患者送红包什么的。首先,红包,大部分医生是不敢收也不能收的,其次,如果医生的合法收入能够支撑养家,谁愿意收这些灰色收入呢?能站着挣钱,谁会跪着要钱?
被辜负的善良
据《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统计,以2014年调研结果为例,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73.33%的医生要求在《执业医师法》中加强对医生的职业保护。
尽管这些年来,关于医闹入刑的新闻不绝于耳,但真正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见。
由于患者对于医疗和医生的期待过高,导致很多人在面对不好的医疗结果时往往会迁怒于医生,对医生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比如2017年的衡阳医闹事件,2018年北大妇产科医生被打事件。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2019年上半年医疗圈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山东聊城“假药门”事件,女医生高铁救人被索要医师证事件,仁济医院赵医生被铐走事件,以及前不久刚发生的郑大一附院医生被砍!
这几大事件的共同点是,医生都想做好事,但是最后却被辜负伤害,成了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尽管事情最后的结局都还算不坏,但却寒了不少中国医生的心。
更有网友发问,医生的善良还能坚持多久?
在医生的诊疗过程中,最希望患者好起来的就是医生。但多少医生在各种“医闹”和质疑中最终寒了心,选择转身离去?
真挚初心与残酷现实
大部分学医的人都曾有一份真挚初心,因为能考上医学院的人,在择校、择业上是有决策权的,不是医学院选择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学医。
马上要开始实习的夜同学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小时候看病,被一位老教授悬壶济世的风采所感染。他为了实现理想努力学习,他希望能够在临床遇见一位好老师,学得熟练的临床技能。
Mr.A是一名正在实习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觉得治病救人非常有意义。现在的他经过五年本科学习后,实习期却没有工资,但他并不介意。对于小医生工资不高的情况,他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在的他经常不能按时吃饭,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他回复三个字:“忙成狗。”
也许那84%已经离开这个岗位的医学生们也曾雄心勃勃、元气满满,只是他们后来发现现实环境比想象中恶劣。
现在坚守在岗位上的医生们可以不爱财,可以理解施暴患者的心情,甚至可以不惜命,但他们数量有限。医生也是人,也应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在当代医生付出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当医生也有很多好处
第一,医学是门专业技术,不可替代性强
医疗这个行业也没有景气不景气一说,正牌医科院校硕士以上毕业找工作不太发愁,也没有太大的裁员压力,所以只要你的知识学到手了,找个工作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第二,相比其他大多数行业,中国的医疗水平在某些方面是世界领先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多,中国医生见过的病例自然就多,诊断、治疗经验更丰富。而且,中国外科医生手术手法比欧美医生精细(不如日本)。当然,药品、设备、研究和创新能力比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所以,你是抱着一种孜孜求学的心态学医的话,那在中国你真的可以增长很多见识!
第三,行业竞争没有那么残酷
在中国,像科学界、体育界这样的行业,只有特别突出的人才才能过得好,大部分都是生活艰辛的炮灰。医学不像上述两个行业,需要极其过人的智慧和运气,只要你能够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医生,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第四,这个行业相对公平
做医生,只要技术好、水平高,哪怕没有过硬的背景、强大的人脉或者讨人喜欢的性格,也能混得不错。虽然可能当不上科主任、院长这样的行政职位,但只要你有一点天分,同时够踏实、够努力,当个小有名气的医生没什么问题。
弊端
第一,当医生有一定门槛
当医生虽然不需要你是天才,但也需要你有中等以上的智商,还要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当外科医生要再加上良好的动手能力。所以现在的社会都不提倡唯分数论了,动手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当医生的培养周期长,还要终身学习
医学本科毕业基本都要读硕士,硕士出来当上医生后要想进步,迟早还得读个博士。这么一来,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就是11年,即便本硕博连读,最短的培养周期是8年。毕业后进了医院也不能马上独立行医,还要轮转两年。在读书和轮转期间,医生的收入都极少甚至没有,所以在国外读医学的大多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但在中国,有钱人家的孩子没几个读医的,读了也不会做医生。
由于医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科学,而且这个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经常还是颠覆性的,所以即便你成为一名独立的医生了,你也不能停止学习,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第三,当医生很辛苦
医生这个行业是很辛苦的,大家常常说的朝九晚五对医生来说是不可能的,朝八晚六偶尔能实现,要是碰上手术日一站就是一整天,手术做不完几点都不能回家。每隔几天还要值大夜班36小时不能离岗。而且工作强度大,精神也不能放松。因为医生面对的都是病人,这可是不能有一丝马虎大意的!
第四,中国社会确实存在对医生的误解
中国社会对医生的误解存在两个极端,而这两个极端很大程度上都是媒体造成的。
第一个极端:医生是白衣天使,是高尚、无私的,病人来到医院,医生就要给病人治好病,而且就要像天使一样对待病人。这就是传统主流媒体一直在塑造的医生形象,现在大家虽然不认为所有的医生都是这样的,但至少大家对“好医生”还是这么定义的。
第二个极端:医生都是谋财害命之徒。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你开你不需要的高价药,让你做没必要做的检查,将你口袋中的钱骗出来!
现在很多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是某一个极端,而是刚进医院时是第一个极端,一旦出现一些不满意,发现医生不是天使的一面时,马上转为第二个极端。在这种巨大落差面前,性格跋扈一点的,或者精神有点问题的,就会打医生甚至杀医生了。
在中国从医,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当医生一个个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为一名医生时,会发现,自己所要面临的环境远比各种考试更加艰难恶劣。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心怀梦想,满腔热血的青年进院后,却毅然选择放弃多年所爱。
每一位医生都应该被理解,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医生都值得尊重。当医生克服重重磨难坚守在岗位上时,惟愿世人能给予医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些关怀与呵护。
来源:医学资料圈
漕帮奋斗记 ”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在春季容易高发、多发、复发,因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风为百病之长”的记载,由于在 清明节气以前气温变化较大,这段时间人体最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春天也是一个阴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