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25
黄子珊,来自厦门,目前就读于美国The Hotchkiss School十年级
黄子珊,来自厦门,目前就读于美国The Hotchkiss School十年级。关注女权主义话题,爱健身、爱长笛。
如果看过,你是否依然在奇怪,为什么本片的“出招套路”与大部分的超级英雄主题电影大相径庭?第一主角竟然是女性?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
她是一个有着超强能量的女性,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一对能挡的手镯,挥舞着像测谎仪一般能让人讲实话的真言套索。
竟然还是个几乎刀枪不入、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的亚马逊女神(Amazonian Demigoddess)?!她竟然还经常将男主角——美国飞行员史蒂夫·特雷弗(SteveTrever)——护在羽翼之下?!
这不是一部DC漫画出品的简单英雄,而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权主义(Feminism)色彩和教育意义的电影。
从1941年神奇女侠的诞生开始,“女权主义”是这位女英雄身上头号醒目的标签,她的身影穿梭于每一波女权运动浪潮的高峰与低谷。
从那时起,高扬着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旗帜,Diana Prince伴随着千千万万女孩们成长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鼓舞着在黑暗中遭遇不公的女性。
76年后今天,我想以这一角色为蓝本,探讨此角色与女权运动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浅谈[美国]的女权主义发展路线轨迹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
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塞内卡福尔斯会议(Seneca Falls Convention),以20世纪20年代妇女获得投票权作为胜利而结束。
可是,学校理事会惊恐万状,发出明令,禁止潘克斯特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进行演讲:“大学演讲厅不得举行任何由女性主持的演讲”。
最后演讲被安排在了普雷多街(Brattle Street)上一所舞厅里,这场演讲吸引了大批年轻学生们。
这其中就包括了一名十八岁的学生,他叫做威廉·莫尔顿·马斯顿(William Moulton Marston)。
此后的三十年间,马斯顿从未忘记艾米琳·潘克斯特和她的女权主义演讲,他创造出了史上第一位女性超级英雄:神奇女侠。
“1918年,马斯顿已经在哈佛取得了两个学士学位,并即将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这一年他结识了曼荷莲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的法学同学伊丽莎白·豪洛威(Elizabeth Holloway),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结为连理。
他们的研究试图证明,在同等压力下女性比男性更加可靠跨文化心理学、诚实、有良知,更加适合出庭作证或做陪审员。
这挑战了当时固有的两性心理学和氛围,导致马斯顿夫妇不得不离开任教的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回到波士顿在塔夫茨大学( Tufts University)继续研究。
而正是在这里,马斯顿遇到并爱上了另一位杰出的女性——他的助教奥利芙·拜恩(Olive Byrne)。
奥利芙是著名的艾塞尔·拜恩(Ethel Byrne)的女儿,而艾塞尔·拜恩与她的姐姐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 Sanger)是当时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
她们倡导女性掌握自己生育权,因为在布鲁克林开办堕胎诊所而被捕,后来又在欧洲协助发明避孕药并推动其合法化。”
然而此处并没有宫斗狗血……马斯顿与自己的学生坠入爱河之后,得到了妻子的许可,将其领进家门,三人琴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长期受到潘科斯特、豪洛威和拜恩三位女权运动先驱者的影响,后来,马斯顿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女权精神融入了神奇女侠的创作中,从而带来了一个为了和平、正义和女性权益而战的女战士形象。
1940年,马斯顿来到全美漫画出版社(All-American Publications)工作。在这里,他终于开始动笔创造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女权主义者。
神奇女侠首次亮相于1941年10月的全明星漫画第8期(All Star Comics #8),她被马斯顿设计为一位名叫做戴安娜(Diana)的亚马逊族公主,她生活的天堂岛,只有女人没有男人。
某天一架战机意外坠入天堂岛,这架飞机上的男人史蒂夫是二战中的美国驻德间谍,他将戴安娜带入了我们的社会。
漫画里的描述正如当时的现实世界:1939年,二战爆发,在战争时期,美国的广大妇女接受了国家的号召,离开家庭,走入工厂,参加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务。
整个二战期间,神奇女侠的故事围绕着戴安娜和史蒂夫的冒险进行,戴安娜与史蒂夫互相倾慕,但作为女性,传统意义上的被保护者,黛安娜并不依赖史蒂夫。
甚至在两人的关系中,戴安娜更多的是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而作为男性的SteveTrevor则一反常态地甘为弱者。
这样的人物设定教导女性们明白,只要相信自己,敢于斗争,任何人都能成为神奇女侠一般的强大女性。
可与几年前不同,这次她们被要求离开工厂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回到家庭,相夫教子,将工作岗位让给载誉归国的二战士兵们。
于是,神奇女侠便成为了美国这一政策的牺牲品,她身上女权主义光环被轻描淡写地抹去,她作为亚马逊半神的能力也被弱化。
编辑们一味打压她的英雄色彩,强调她对史蒂夫的爱恋,这段时期,戴安娜再也没有勇敢地解救受害者。
雪上加霜的是,1947年,神奇女侠之父马斯顿去世,DC 漫画出版商盖因斯去世,撰稿人赫梅尔结婚离职,后来,画师哈里·彼得也去世了。《神奇女侠》无人照管,戴安娜也不是曾经的那个英雄。
神奇女侠的回归始于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Second-Wave Feminism),20世纪60年代,在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的影响下,美国女作家贝蒂·弗莱顿撰写了“点燃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
弗莱顿指出女性被禁锢在家中,浪费了她们的天赋和潜力,只有通过自我解放和社会解放,女性才能够找到自我,找到幸福和人生的意义所在。
这个时候,女权主义领袖们意识到她们需要更强大的宣传载体,才能够借用弗莱顿的《女性的奥秘》,重新振兴女权主义。
1972年的创刊号,主创们希望以一名著名的女性作为封面人物,以传达“没有女权就没有”(“you can’t havedemocracy without feminism”)的思想。
于是,战士着装的神奇女侠出现在了《Ms.》的创刊号封面上,这标志着神奇女侠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与女权主义联系起来。
1973 年,神奇女侠被称为“女权反抗者的象征”,并且,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宣布人工流产合法化。
“在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中后期,电视在美国大众家庭中越来越普及,神奇女侠也从漫画书跃入电视荧幕,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示自己的冒险故事。
琳达·卡特(Lynda Carter)在神奇女侠的发展史上绝对拥有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在1976年至1979年出演电视剧中的神奇女侠。
虽然三年间这部电视剧只有60集,但成功地将神奇女侠这一漫画人物实体化、具象化,神奇女侠不再单单是一个形象,而真正有了一位现实世界中的代言人。
她就是琳达·卡特,她影响了一代女性,那个时代有多女在琳达·卡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又有多少小女孩学着电视上的琳达·卡特的样子旋转变身。”
更多的以女性角色如雨后春随般涌现跨文化心理学,如暴风女(Storm)、惊奇女士(Ms.Marvel)、黑寡妇(Black Widow)。
她们无一不体现了这次浪潮的主题思想:女性本身就是力量,善于利用爱、包容与良善,女性也可以成为英雄。
如今的我们正处在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之中(Third-Wave Feminism),由联合国妇女署发起的“He For She”团结运动和1·21美国女性大都是近代人女权平权意识觉醒的表现。
2016年10月,联合国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宣布秘书潘基文将在联合国总部任命神奇女侠这一漫画角色为女权大使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旨在让女侠推进全球的性别平等,防止家庭暴力。
然而,这次任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超过4万人在网上发起联署公开信,让联合国重新考虑女权大使的任命。
其一是他们不满意女权大使由一个虚构的漫画人物担任,即使神奇女侠在漫画中是挑战性别偏见的精神代表,但她毕竟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
其二,神奇女侠的漫画形象和电影形象都是一个衣着暴露、身材高挑、前凸后翘的白人女性老年心理学心得体会,反对者们认为她强化了“物化女性”的社会风气,是对女性外形的化审美的鼓励。
2017年上映的《神奇女侠》中也一些争议性的台词有人说“有强烈的女性赋权”,有人说“涉及物化女性”,对于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电影和其荧幕形象,你的看法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