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解烦忧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12-20
1 看到一个新闻,很是让人心痛。 家住浙东某镇的女孩小芳(化名),从去年下半年来,让父母大伤脑筋,身心俱疲。 “女儿总说‘胃’不舒服,每次肚子痛,我们都带她到处看病,做了很多检查,配了不少药,本站
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解烦忧本站
为帮助群众解决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2月10日,沈阳市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
沈阳某公司职员返岗工作后的他比假期时更恐慌,整天担心上班途中会不会被感染,纠结单位食堂的禽类食物还能不能吃,外地发来的快递还能不能收。
“身处恐慌中,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在严重的恐慌状态下,一种类似生理疾病的心理反应的危害不亚于疫情的危害。”沈阳市安宁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何俊鹏说。该如何调适呢?何俊鹏表示,首先,要减少负面情绪来源,尽量控制每天接收有关疫情方面信息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特别是睡前不要翻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其次,要多采取正向思维,不断肯定自己的能力,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沈河区某社区干事,从春节开始就忙碌起来了,每天起早贪黑地挨家挨户走访登记、上报防疫信息,大量的工作让她压力越来越大。
沈阳市安宁医院主任医师王会秋建议,要在工作之余学会小憩,短暂地移空大脑,让身体享受片刻宁静,或者找到可以释放不良情绪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等。“其实休息是很好的调节方式,不要内心愧疚,调整好心态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
沈阳市安宁医院主任医师宋震建议,市民要客观冷静地认识疫情,远离不良信息,做到重视而不恐慌;多与亲朋好友电话沟通相互鼓励,排遣不良情绪;也可以把疫情期间当做是亲情的升华期,翻翻老照片,多多记录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站 网络社交中,一些词语和表情的含义得到了延伸,微笑表情不只代表微笑,简单的“嗯”会让人觉得有些应付,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你觉得网络聊天中应该怎样使用这些词语和表情?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5%的受访者注意到网络聊天中一些词语或表情意思改变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