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心”开始——访北师大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教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7-11
依据方位确定住宅的吉祥色 五行起源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最多 的是五方说。人生活在空间中,必有东 南西北和前后左右等方位,自己就是这 方位空间的中心。所以,五方学说将这 一生活本站
成长从“心”开始——访北师大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教授本站
“同样是一个大晴天,甲认为今天阳光明媚,天气特别好;乙则觉得阳光非常刺眼,这样的天气很讨厌。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评估、认知风格、人格品质等,这些外在的情绪体验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沐浴着初冬温润的阳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教授,就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的相关问题与记者娓娓道来。
记者(以下简称“记”):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是如何界定心理健康的呢?
伍新春(以下简称“伍”):确实,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制定出各种不同的标准。但是它们大多是各种要素的简单罗列,并没有深入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参照现实社会生活与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可以表述为: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有一个内在的层次结构。
其中关系协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可以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1)人-己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完善自我等;(2)人-人关系,主要包括与长辈、同伴、异性、家庭关系等的处理;(3)人-事关系,包括如何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休闲等活动;(4)人-物关系,即协调人与物质(金钱)、科技(工具)、环境(自然)、社会()等的关系。而在这四种关系中,人-己关系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比如跟别人相处不好,根本原因是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所以,很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是自我问题的反映。
林崇德教授提出,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情绪,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表里关系。表现在外的是情绪体验,实际反映的则是心理状态。假定一个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反映在生活中、行为中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人的人格是完善的。而在极端的情况下,个体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等不良的情绪状态中,长期如此,可能导致人格。
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修订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7个方面:
六是情绪乐观向上,指整体基调是乐观情绪多,消极情绪少,或者消极情绪时过境迁,不会长期沉浸在消极情绪中。
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您所提出的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是否可以理解为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呢?
伍:是的,我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关系到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的问题。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素质是关系到个体全局发展的重要品质,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个体的生活态度、学业成就、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职业发展等。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无论是专兼职的心理老师,还是各学科的任课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教师为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和核心的工作,因此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治疗是医学取向,心理疾病才需要心理治疗;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形式,不只针对于“问题学生”。当然,强调“全体学生”并非是忽视个体,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包括针对个别学生的个体咨询。
要想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辅导和促进方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和生活适应等方面。
本站 9月18日下午,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在晋源区太化工业园区对特勤大队二站、罗城、晋祠、学府4个消防站进行危化品槽罐车事故无预案拉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