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7的儿童青少年因长时间居家避疫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6-29
周末去探望表妹,进门没多久,一场小争闹就发生了。表妹4岁的女儿跑到跟前说:“妈妈,哥哥又在偷玩手机游戏!还偷吃了饼干!” 气愤的哥哥从房间里冲出来了,大叫:“我根本没玩手机,因为我没有给她本站
数据显示:17的儿童青少年因长时间居家避疫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本站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由0~19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高达3872亿美元。尤其在疫情肆虐全球期间,至少1/7的儿童青少年因长时间居家避疫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童年期是个体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各国在健全管理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做了不少尝试。
20世纪70年代,心理治疗指南写进了德国法定健康治疗体系,保险公司会支付心理咨询和治疗费用。1998年,德国颁布的《心理学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法》规范了咨询和治疗的执业资格,对儿童心理体检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心理体检,一般在社区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或挂牌在心理诊所或医院内。目前,德国有2万名心理治疗师,其中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有近2800人。从幼儿园起,德国16岁以下的孩子每年都有一次心理体检。此外,德国的《青少年保》等综合性法规,以及《儿童青少年帮助法案》等,都从法律层面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心理援助。
学校是心理帮助的重要基地。柏林米特区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赖恩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德国所有学校不仅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还有心理健康志愿者组织。该组织由心理健康领域的家长、医生、专家等组成。对于偏远地区没有条件成立心理健康志愿者组织的学校,当地教育部门会组建一个流动组织,确保能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
德国各州设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里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及时接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咨询。该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提升心理健康志愿者组织成员和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每个城市会按社区设置青少年局,如果孩子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青少年局会将孩子暂时保护起来,安置在集体宿舍或寄宿家庭,直到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为止。此外,德国还有一条统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热线”,孩子有心理问题可以给志愿者打电话。德国联邦心理治疗师协会负责人蒙茨透露,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及各州政府部门还在筹备设立德国心理健康中心及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中心,未来将会有2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进来。
日本帝京科学大学教育人间学部幼儿保育系教授吕晓彤从事儿童心理教育学习研究工作已26年,对日本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见解。吕晓彤说:“日本人认为,只有家庭美满幸福,孩子心理才会健康。”尽管日本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法律,但涉及儿童权益的多部法律中都有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例如《儿童福祉法》《学校教育法》《防止儿童法》等。
日本更侧重于预防。家庭、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都在努力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具体而言,在日本要想考取,除了各科目专业知识,还需学习心理学、残疾儿童心理学等,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咨询老师除了注重倾听孩子的声音之外,还会从课间、课上等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观察和了解。如果心理咨询老师发现孩子最近心理状态不正常的话,会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并进行家访;如果老师发现孩子家庭出现了变故,会及时就相关情况向当地教委和居委会进行联系,帮助孩子父母解决经济困难等环境;如果老师发现孩子遇到等问题,就会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让孩子尽早摆脱心理阴影。为了保障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做到科学干预,日本还有专门的“育儿热线”、《家庭教育册》和家庭教育录像等。
吕晓彤从2015年前开始一直担任日本埼玉县和光市教育支援中心顾问兼教师培训讲师。她每年会给和光市各个中小学的老师进行心理课程培训,让老师们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知识。吕晓彤介绍说,和光市的孩子们大多就近上学,所以中小学老师会定期进行交流,在孩子们小升初时,小学老师会把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反馈给中学老师,便于新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对待。日本中小学还会组织普通孩子与残障孩子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普通孩子通过帮助残障孩子,可以培养对弱者的关爱之心,残障孩子也能得到普通孩子的理解。
在美国,约1/5儿童患有心理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单从经济上来看,每个儿童心理问题的花费约30万美元,早期干预和治疗能有效减少相关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联邦政府通过了3项主要法律以规范心理健康的保险范围,包括1996年的《心理健康平等法案》,2008年的《心理健康与成瘾平等法案》及2010年的《平价医疗法案》。
医疗保健战略中心的数据显示,儿童心理服务的补助支出占儿童医疗补助支出的38%以上,但这些儿童在所有儿童中所占比例不到10%,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需要心理救助的儿童没有就医。贫困者医疗补助保险项目要求,各州应通过定期筛查、早期诊断治疗计划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心理保健服务,《平价医疗法案》下的所有健康计划须免费提供心理健康状况筛查。
一些州还在学校等主体中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例如,明尼苏达州通过心理健康创新资助计划为与学校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儿童心理健康筛查和严重情绪障碍儿童服务拨款;爱达荷州要求其儿童心理健康计划为少年拘留所的临床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资金。
校内保健中心是美国所有学校必不可少的一个初级保健诊所,其职能之一就有心理健康筛查。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贫困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就是关注重点。如今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学校也加强了学生心理调查,一旦发现异常,会由专门心理辅导师与学生沟通。若学生自己意识到需要心理咨询,可通过匿名方式给心理辅导师写信,导师需保证对咨询内容保密。不得不说,专业心理辅导师资源的缺乏也一度影响了校内心理保健的效果,为此,很多学校为所有老师开设了心理学专业课程,好让更多老师掌握相关知识,并及时发现、纾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新加坡的高度城市化之下,生活节奏快,心理问题也较突出,其中,有越来越多父母送孩子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在保障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新加坡采取的是“全社会”方式,为他们建立安全网。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推出了心理健康课程,提升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从2021年9月后的每个新学期开始,所有学校都会安排教师检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政府牵头成立了志愿者组织互联网家长顾问组,由政府出资举办培训班。2022年1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全新的心理健康指南,专门指导志愿者如何为家长们提供支持,协助家长更好地发现孩子的压力。
“屏幕时间”过多也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上网时可能接触暴力言行等不恰当的线上内容,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严管互联网是新加坡治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特色。相关法律规定,网络服务供应商负有屏蔽某些特定网站的义务;政府有权要求服务供应商移除网站中令人反感的内容,如宣扬、暴力、同性恋和种族仇视等的言论、图片和视频;政府还鼓励服务供应商开发和推广“家庭上网系统”,协助用户过滤掉的内容。
新加坡还用丰富多彩的社区、社会活动来吸引青少年参与,改善心理健康。比如一些社区推广一种被称为“啪啦啪啦”的减肥舞蹈,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参加,既利于保持健康体重,又能享受欢乐亲子时光;旅游部门为青少年开辟了农场生态旅游,让孩子亲近自然;民间协会经常组织青少年游泳、爬山等活动。新加坡精神卫生专家呼吁社区多组织交流活动,动员家长学习心理知识,增强心理韧性,进而提升整个家庭的适应力,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本站 忙碌的工作经常会使父母疏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也知道这样带来的危害,但仍然用一句话“我工作忙呀”来躲避这个问题! 所以,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教育孩子就变成了现代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