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恐吓式教育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12-09
刮骨疗毒的故事 中国汉朝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名叫华佗。他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民间传诵不绝。 传说有一次,关公和敌人作战时,右臂中了一支箭。回到军营,他的胳臂又红又肿,求黄页
让孩子远离恐吓式教育求黄页
孩子玩玩具正在兴头上,不肯来吃饭。妈妈沉下脸:“我数1-2-3,立刻到餐桌来!”
「1.....」小手停住了,怯怯地看了一眼妈妈,放下了手里的玩具。
「2.....」慌忙站起来,往餐桌这边走。
「3!」孩子已经坐在椅子上,准备吃饭了。
这样的场景我们可能并不陌生,当我们正得意自己的方法灵验又省事时,也许对孩子心灵的折磨和伤害正在发生。
心理咨询师表示:当孩子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被打扰时,3个神奇的数字「1-2-3」,会把孩子迅速地拉出来,按大人的指令行事,这种心理机制会制造相当痛苦的情绪,比如恐惧。
这是 典型的恐吓式教育。
这种恐吓式教育 刚开始的几次,确实管用,孩子会因害怕而屈服。但是这绝对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还会适得其反。
小蒙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恐吓式教育。
恐吓式教育的危害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恐吓式教育的危害。
第一,孩子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由于家长的强制阻止,孩子必然在活泼的性格上,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受到强制的约束。必然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界限,不可逾越的界限。时间长了,很容易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
第二,恐惧的心理阴影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运用不当,比如利用警察、医生、老师来恐吓孩子,要被抓走、打针、交给老师处理等等,孩子在心理上会对这些职业产生畏惧或者排斥心理,这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的。这些角色,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角色,我们不应该把这些角色塑造成魔鬼的角色。
第三,孩子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和记仇心理。孩子之所以听话,完全是自己没有自主能力,等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孩子是不是会形成叛逆心理或者跟家长记仇,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一个教育结果。所以,尤其是年龄到了一定程度的孩子适不适合利用恐吓教育的,尤其是已经具有叛逆现象的孩子,就更不能使用了,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
第四,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家长经常吓唬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只能做清洁工,只能当农民工!我们认为,清洁工的工作很辛苦,并且待遇偏低,但是他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我们应该尊重的,理应得到我们的认可;农民工外出挣钱,建设了城市,自己也是为了养家,虽说辛苦,也是自己劳动所得。
为什么父母会采用恐吓式教育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
很多父母认为,用喊123的方式,是给了孩子一个缓冲期,数123给的是机会,希望孩子能自己意识到错误,立刻改正,如果不听,孩子接受惩罚也无可厚非。
事实是,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己想通,这个年纪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觉悟的,这是他们的天性。
看似既开明又有规则的做法,却在一点点吞噬孩子的原则和边界感。
公园里一个5、6岁的男孩,一边在长椅上上蹿下跳,一边吃开心果,果皮丢得到处都是。
男孩妈妈冲男孩叫嚷:“快把垃圾都捡起来!”男孩没听到一样,自顾自地玩。
男孩妈妈有点着急:“我喊‘123’,再不捡有你好看。”
男孩一听这句话,猫见了老鼠一样,赶紧蹲下去拣果皮。
男孩妈妈叹息着跟女伴说:“什么事都要我喊123,否则,就天天小错不断。”
孩子无视环境和规则,并不是父母不教育,而是方式不对。
父母总是用喊123的方式管教孩子,其实是帮孩子建立了一种行为约束的“他律”模式,时间久了,孩子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惰性:遇事不用考虑太多规则,也可以无视环境,只要父母不喊123,就没有什么大不了。
因为他们习惯了把123当规则、当底限,更习惯用他律来要求自己。
长久下去,孩子不但很难习得自律,更会在丧失原则的情况下,养成一些坏习惯。
这几招
比「数到三」更好用
1. 擅用榜样的力量
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曾说:“如果你不能用戒律来进行教育,那么就可以用榜样来教育。榜样的教育作用会比戒律教育的作用更大更持久。”
孩子做错事,我们要首先试试自己的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带动孩子一起来做。
2. 用正面强化和鼓励帮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对家长话听而不闻,拖沓不执行,不是因为父母没威信,而是孩子动力不足。找到孩子的动力源,用表扬、鼓励等正面强化方式,让孩子养成立即执行的习惯。
如果孩子依旧不照做,父母要温柔而坚定地立刻纠正孩子。必要时,可以用这句话代替:“妈妈(爸爸)已经告诉过你了。”让孩子对父母的话不再松懈。
3. 教孩子必要的生活技能
孩子拖沓、不能及时按父母指令做事,很多时候,都是他们能力有限造成的。
父母与其数123逼迫孩子快点做完,不如帮他们梳理根源,学习解决办法。当孩子有困难时,要立即与他一起做出决策并付诸有效行动。
另外,当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父母也要毫不犹豫地进行表扬,这一点与纠正他的错误,同等重要。
因为,不能发现美好的事物,我们将会永远毁掉那些美好的行为。
4. 提前约定和有限选择
比如,孩子一看动画片就不肯关电视的问题。我们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看15分钟,看完的时候就要关掉电视。稳定的契约,比随性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安全,也更容易执行。
时间到了以后,如果问孩子“可以关电视了么?”,他多半会拖延,想想咱们自己刷手机的感受就懂他了。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说:“宝贝,时间到了。谁来关电视呢?你还是我?”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大、有的小,它们需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发现并解决。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而努力吧!
求黄页 批评是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时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分寸很是不好拿捏。尤其是表扬惯了的优秀生,被批评了更容易出现问题。情况轻的成了“闷葫芦”,郁闷上好几天,情况严重的,反应激烈程度可超乎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