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心理学家、10年科研心血:你引以为傲的学习方法,都是错的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11-10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本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大部分是内容生产型企业,他们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品质,用一批优秀的图书、影视剧作品满足着人们的精神just one last danc
11位心理学家、10年科研心血:你引以为傲的学习方法,都是错的just one last danc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名言的影响。坚信“勤能补拙”式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桥梁。然而,很多孩子虽然会努力学习,但他们的大部分付出却成了努力的假把式,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说,最终的结果还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却没有成效?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还是自己本来就笨?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是因为从小没有形成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策略。
《认知天性》
本书的作者一共有三位,分别是: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还有马克·A·麦克丹尼尔。
彼得·C·布朗是一位作家,擅长科普写作。亨利·L·罗迪格三世和马克·A·麦克丹尼尔,都是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前一个是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的专家,后一个致力于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
这本书中的内容,融合了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成果,很多内容会颠覆我们对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认知。
关于学习,我们有哪些认知误区?
误区1:反复阅读、集中练习
一遍一遍读课本、一遍一遍背诵,反复不断地刷题。经历过高考的人,对此都记忆犹新,而且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反复使用这一套方法。
但是《认知天性》告诉我们,反复阅读、集中练习的学习方法,其实是最低效的。
重复读书、海量刷题,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熟练,更会造成“我已经会了”的错觉。这在应付考试的时候,或许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不过是机械记忆,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力。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在考试之后全部忘记,时间其实是浪费了。
误区2:学习越轻松,效果越好
在书上用各种笔划重点,不断地做笔记,反反复复地读课文,背公式。
以上学习方法你占了几样?如果说你都用过,那么恭喜你,你所用的这些方法全是低效的。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记在脑子里,待该用的时候能提取出来。
但上面的几种方式,都是让大脑最轻松的学习方式。看似非常勤奋,各种颜色的笔在书上划满了线,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公式背了一遍又一遍,但唯一没怎么动脑子。
这种勤奋不但低效,还有反作用。它会让人产生记住了的错觉,等过段时间再回想的时候,发现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我上高中的时候,在文科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女同学。她书中所有的空白处都记得密密麻麻,所有做过的错题,也都非常详细地把答案抄下来。
但唯一缺少动脑思考和理解这些知识,想想自己答错的题是哪里出了问题,今后要如何避免再做错。
所以她的成绩总是上不去,她自己也特别难过,明明那么努力,但一点用也没有。不过好在她还没有怀疑自己的人生。
高效的学习方法
有一项实验,要求大学生学习一些过去没接触过的知识。其中A组在首次接触过这些资料的时候,重复进行第二次学习,B组则在首次接触后立即进行回忆测验。
两天后,经过回忆测验的B组能记起68%的内容,而A组只记起54%的内容。一周以后,变为56%和42%。
这项研究显示,仅仅通过测验,就能够增强记忆,而且遗忘的速度也会变慢。
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只不过在学校里,这种方式被用在了每个学期的期末。
合理方式是经常考自己,看看自己记住了多少。
误区3:考试是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尺
考试是什么?
我读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标准的“好学生”,成绩也不错,但也对考试深恶痛绝。排名下降,自责不已;排名在前,也是压力剧增——下次考不好怎么办?
考试只能是衡量一个人学得好坏的衡量标尺吗?《认知天性》告诉我们,考试其实是一种工具,本质上是要让我们看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我们更明确自己知道哪些,不知道的还有哪些。考试不应该是评价,而应该是诊断。
怎么样的学习策略是科学有效的?
方法1 刻意练习
《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尔”,以及众所周知的一万小时定律,都在强调反复练习、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但《认知天性》中的“刻意练习”是这样的:
间隔练习。
书中有一个实验,针对医学生学习把细小的血管重新连接起来的课程,一部分人在一天之内学完了全部课程;另一部分学生每隔一周学习一节课,中间的时间都在医院实习。
课程结束之后,
一个月之后,第二组的学生表现明显优于第一组。集中一天都学完的学生,有16%的人未能完成手术。
存放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间隔练习更有效。至于间隔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
穿插练习
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通常教练会让先学习踩离合、走直线,然后是考试的项目一个一个专项练习,倒库练好,才能去侧方,侧方停车熟练了才能学习半坡起步——但是在实际开车的过程里,确实全方位的配合,这就是为什么拿到驾照并不等于会开车。
所以,《认知天性》提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穿插练习。
穿插练习有利于发展我们辨识不同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我们从不断增加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合适工具的能力。
多样化练习
书中有一个对于多样化练习的研究:让8岁大的孩子练习将沙包投进篮子。
一半孩子的练习方式,是在距离篮子3英尺远的地方投沙包;
另外一半的孩子,练习的是从2英尺和4英尺远的地方投。
3个月之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把篮子摆在3英尺远的地方,结果,第二组的孩子虽然没有练习过在3英尺远的地方投篮,准确率却高过第一组的孩子。
多样化的练习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方法2 增加测试频次,降低考试的评价权重
《认知天性》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听一段故事,里面涉及60个实物的名称。
第一组学生听完后立刻测试,他们可以记起53%的内容,一周后他们还记得内容39%。
第二组学生学习的是同样的内容,但听完没有测验,实验证明,这一组一周后能想起的比例是28%。
第三组学生,学习后立刻进行了3次测验,一周后能想起来的比例是53%。
但书中也同样指出,在运用的时候,必须削弱测试的评价功能,降低每一次考试的评价,同时增加考试的次数,也不要搞突然袭击。
从学校毕业了没有了考试,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时,就需要自己为自己制定测验了,比如:这一章讲了什么?核心是什么?有哪些是我知道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除了更精通知识,这个方法也能让我们摆脱对自己虚妄的高估。
达尔文曾经说过"自信更经常来自无知而不见得是来自有知。"
只学习不测试,很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水平越低的人,越倾向于高估自己
让孩子构建合理有效的“心智模型”
1. 在新旧知识间学会更新与交替
“学无无止境”,每个阶段学习知识量都在逐渐增加,这就要求孩子们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更新与交替。他们需要不断地忘记一些矛盾、重复、混杂的记忆,来为吸收新知识腾出空间。这就要求家长教会孩子在新旧知识之间作出取舍,学会及时更新旧的知识,来汲取更多有用的新知识。
2. 采用符合记忆曲线的间断记忆法
有心理学家发现,一种知识或技能越容易被记忆并检索提取,形成长期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如果一件事越不容易被记住,代表着大脑运行检索到的该知识点的难度就越高,通过不断地检索自测, 大脑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巩固该知识点,也就有助于形成长期的记忆。因此,在背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合理分配背诵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学会调整学习的困难程度
这里涉及两个心理学的概念,“合意困难”是指合乎心意的困难,也就是适度的困难,还有“难得要命”代表着超过了孩子所能解决的极限。合理评估孩子对于学习遇到的困难,他们自身所处在的心理情况,有助于在试错之中,进行良好的鼓励或者适度的调整。毕竟适度的失败感并不是坏事,反之,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孩子一直都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却没有克服困难的感觉,永远在他们的舒适圈内学习也不见得会是件好事。所以家长应在“合意困难”和“难得要命”之间进行适度地调整,有利于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启示:帮助孩子避免有效努力的方法
1. 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向
精英的产生是带有其领域内专业特性的,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刻苦钻研,就能不断地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如果给孩子选择了一个不合适的方向,就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出多条岔路,反而制约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中非常重要,要抓住课题的重点,补齐短板,就必须从正确的方向入手,否则就会失去努力的意义,成为“无用功”。
2. 教会孩子将知识编码记忆
孩子学习到新知识时,对于陌生的知识点孩子有时很难将其对应到特定的大脑记忆区域。孩子会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但当他们真正回忆和运用时,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感到无助。因此,科学的方法记忆知识点是儿童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 《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记忆方法,叫做“蚱蜢捆绑法”。它是指用已有的知识连接新的知识点,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记忆新的知识。把知识点和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孩子的记忆。
3. 督促孩子及时巩固
孩子在掌握新知识后,要进行反复思考,回忆巩固,这个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长期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淡忘甚至遗忘原有的知识点。使得他们又重新学习一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古人常说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让孩子花时间复习知识,能够让他们在掌握原有知识的情况下,又有了新的灵感与思考。
4. 让孩子学会自我对比检测
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出于对自身的情况不了解,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盲区。此时,家长应督促孩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进行检索和自测,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点。
可以让孩子在两次测试之间,对于前后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这样孩子就可以从对自己的比较中得到准确的学习进度信息。
想要让孩子摆脱“假努力”,就要帮助孩子构建“心智模型”,也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不同的心智运作和发展模式,并且让孩子学会间隔记忆。通过“心智模型”的建立使得孩子处理学习之中的问题变成常态化,能够积极应对并且有效解决。
间隔休息一段时间的记忆有利于长期的记忆,符合曲线记忆的特性,能够使孩子的记忆更加牢固。同时,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向、将知识用故事串联编码记忆、及时的巩固以及不断地自测检索,这些都能有效避免努力的“无用功”。
just one last danc “儿子,今天在学校过的开心吗?”“开心!”“真好。今天有认识新朋友吗?”“有啊,XX祥和XX宇都是我幼儿园的同学哦,他们和我分在同一个班呢。我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呢,叫XX轩,她是个女生,是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