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女性老杂志摩登前卫(组图)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3-10
米饭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我们国人离不开的主食,甚至有很多人如果一天没吃白米饭,都感觉自己没好好吃过东西~ 不过,近来网上不少言论指出“白米饭是最差的主食”,甚至还有些人将米饭归本站
旧上海女性老杂志摩登前卫(组图)本站
《玲珑》的诞生让新女性们渐渐学会了强调自己,于是女性一边改变着自己的外表,一边学习着先进的文明,不断追求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蜕变。
当时的上海流行着一句话:“女子是第十一等人。”此话出于《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士臣,士臣皂,皂臣?,?与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鲁迅先生见台无人可臣太苦了,便安慰他有更卑的妻子在,有更弱的儿子在,毕竟儿子长大了,升为台,便会有妻,又有得可臣了。那么妻子呢?永无翻身之地,永远的第十一等人,等到“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的时候,去难为比自己青涩的小媳妇,化解怨恨,平息不满。此时出现了一派创新,一派保守的言论,前者是以《玲珑》杂志为代表的,鼓励女子独立,受教育,自由的阵地,后者是要求女子继续做第十一人的老古董,宁愿削足适屐,也不愿意改变现状。
旧时女子如果不能婚嫁,仿佛就像判了死罪一样。而自从20世纪初叶女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再不需如祝英台那样以抹杀自身性征,乔装成男性为牺牲,家庭生活就显得琐碎、纷繁、恼人,似乎新做的旗袍都会被牛肉烫饭的膻腥所侵袭。但是,大多数中国妇女除却家庭这个工作环境,别无选择。于是,在《玲珑》创刊号上就有了一个劲爆的结果,一个女作家推出了惊人的《不嫁主义》,文章说男人只会流“鳄鱼的眼泪”,“若无良木而择之,可以不择”。人总会强调自己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唯独中国妇女从来不那么做,《玲珑》的诞生让新女性们渐渐学会了强调自己,于是女性一边改变着自己的外表,一边学习着先进的文明,不断追求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蜕变。
不过《玲珑》所推崇的这种蜕变却依然相当顾及保守派们的感受,虽然杂志中有诸如《怎样玩玩男子》这样耸人听闻的题目,但文章的内容只不过是作者建议女性要自视高贵、架子十足、对男性要忽冷忽热、亦要刻意和第三者亲热,在男子失望时向他略施青睐等恋爱秘笈。很显然,这样的文章旨在建立新女性的形象,并非教导她们滥交或玩弄男性。而不时推出的《摩登主妇的四德》、《新家庭主妇之职务》等文章也以“摩登”与“新”的名义向传统道德妥协。杂志曾以几乎一期的篇幅刊登活泼可爱的婴儿照片,而秀兰·邓波尔竟是杂志上镜频率最高的女明星,这一系列图文分明地表示了杂志的态度,即使在婚前可以对男性进行诸多考察,但在建立家庭以后女性依然要成为一名“贤妻良母”。再举一篇名为《摩登女郎之明镜》的文章为例,《玲珑》代表了一种警示的口吻告诫中国的现代女性,国外的“摩登”是物质上的,在道德上并无深刻的酝酿,并以西人口述所言:“西人女子一百个里有九十几个都是非。”的字句来警告中国现在女子万万不能盲目模仿,文章的态度活脱脱是个喜欢大惊小怪的八卦姑婆。
《玲珑》杂志发行期间,正值中国内忧外患,自1931年东北沦丧之后,日军步步紧逼,战火不断蔓延。与此同时,由张善琨跟杜月笙合作的“新华”电影公司,跟黄金荣操控的“艺华”电影公司慢慢占领了上海的娱乐市场,上海渐渐形成了“孤岛”。在上海纸醉金迷的混乱局势下,1936年第259期《玲珑》刊登了《这时代需要哪一种女性》一文,重新建立了《玲珑》新女性的标准:“有能力、有思想、能够劳动”,在这样的标准下的新女性“拥有强健的体魄、新颖的思想、不作“性”的依赖、劳动的生活、注意集体生活、结婚不要妨碍前程”。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玲珑》这样的女性杂志虽然仍保持了原先的杂志结构与特色,但它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明确的进步思想,依然在女性的读者群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玲珑》杂志结束了印刊,中国女性追求时尚的脚步在战火前暂时停滞下来。
本站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现德尔塔变异毒株以来,此轮疫情已扩散至十几个省区市,对原本处于稳步恢复的国内经济形成巨大压力,也给各行各业各地的经济恢复、社会平稳发展带来巨大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