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性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3-10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杨益波 孙勇 “今年过年不回老家了,公司包吃包住,还有奖金和年货。我正想着多赚点钱,等疫情过去了,我想逛逛南塘老街,给家里人打包寄点宁波的土特产尝尝,我还想带他们来宁波玩本站
上海女性本站
一年来,在市妇联的领导和市社联的指导下,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坚持理论研究服务大局、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妇女工作和妇女发展事业,组织和发动会员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和多形式地开展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学会建设上取得了新成绩。
——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由“”牵头、联合各妇女研究中心,较好地完成了“妇女工作社会化评估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宝钢女性人才能力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女性农民工城市社区再社会化研究”、“家庭: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家庭压力:女性的认知、应对和社会支持”、“家庭危机的防治和介入研究”等一批研究课题。其中,作为阶段性成果的《关于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机制研究》和《关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分别获得市文明办论文评选三等奖。“”专家学者还配合市妇儿工委完成了“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在接受国务院督导组评估时得到好评。
——积极参与市社联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上海发展”征文活动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举办的首届妇女理论研究优秀调查报告评选。孟燕堃会长撰写的《关于发挥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思考》荣获市社联优秀论文奖、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陆建民撰写的《2004年上海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系列报告》和张钟汝、李汉琳撰写的《上海民间妇女组织发展状况研究》分别荣获全国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和三等奖。
——年初与市妇联联合召开“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妇女发展”理论研讨会,从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开发妇联组织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进新时期妇女工作提供了学理性的思考。
——针对制约妇女儿童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修订《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建议”、“关于通过立法等措施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互动长效机制的建议”、“关于在上海设立女性频道(栏目),推进两性和谐发展的建议”等9个书面建议和提案,其中有2个被市列为议案,进入立法修订程序,“关于通过立法等措施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互动长效机制”的提案,荣获市政协2006年度优秀提案奖。
——协助市妇联承办“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国际论坛。来自国际妇女组织、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日、美、德、韩国等8个国家以及本市、香港地区的政府官员、创业精英、专家学者和妇女工作者等200余人出席了论坛,共收到论文56篇。市会副主任、市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市妇联主席、市妇女学学会会长孟燕堃、美国特殊材料集团总裁南茜博士、全球妇女峰会主席艾琳等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有28位中外专家学者分别在“妇女经济参与和社会环境”、“妇女经济参与和自主能力”、“妇女经济参与和家庭生活”分论坛上作了交流发言。论坛特设《世博会与妇女发展》专题论坛,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耀诚、德国汉诺威市前市长赫伯特·施玛尔施蒂克博士、原日本国际博览会常务副会长兼事务局局长坂本春生女士分别以世博会与女性参与为主体作了精彩演讲。最后,论坛通过了《“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上海国际论坛全球妇女互动建议书》。
——围绕反家庭暴力主题,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联合举办了“家庭暴力:有效预防和系统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中美专家从家庭暴力的系统应对、社会意识、社会认定以及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应对方面的中西文化差异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要求将制定制止家庭暴力的相关法规早日进入立法程序的建议。
——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妇女/性别/婚姻家庭研究和学科建设,鼓励和吸引青年学者参与妇女研究和婚姻家庭研究。与市科教妇委会首次开展“上海市妇女、婚姻家庭研究优秀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经学校推荐、专家评定,有6篇论文荣获优秀博士论文奖,11篇论文获得优秀硕士论文奖。其中,复旦大学董美珍的《女性主义科学观研究》和华东理工大学孙淑敏的《择偶形态:生存环境的适应方式——对西北一个村庄择偶问题的研究》分别获得“中国妇女研究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上海大学张洁的《增权模式—虐妻之社会工作应对》、复旦大学彭习华的《女性主义安全理论研究—以、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例》分别获得“中国妇女研究妇女/性别研究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党校、高校和基层继续宣传性别平等理论。彭希哲、朱易安两位专家应邀赴长三角地区党校为党政领导、妇女干部作公共政策和社会性别理论报告,受到一致好评。积极参加市社联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活动,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孙小琪等2名专家参加“百名会长服务基层”公益性咨询活动。
——继续推进女性学科建设。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上海市妇联分别被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首批命名为“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组织“”专家先后在全市及虹口、杨浦等地开展社会性别理论培训,约1500人次参加了培训。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还分别在卢湾区妇联和南汇区妇联成立妇女理论研究实践基地,共同设立了一批合作研究的课题,较好地发挥了研究机构与地区妇联资源互补的优势,为青年学者更多地深入实际、关注民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针对社会发展中有关妇女和婚姻家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视角理论研讨。与《上海妇女》杂志合作承担每月一期的“实话实录”栏目,先后就“让礼仪成为我们的生活状态”、“《无穷动》引发的思考”、“从12到47——中国女性参政状况之反思”、“知荣而行、知耻而止”、“母乳喂养:孩子好一切都好”、“关注社会,品味生活”等专题举办了12次小型论坛,话题涉及多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深得读者欢迎。一年来各妇女研究中心和团体会员也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组织推动各方研究人才举办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研讨活动。如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传媒与家庭生态环境优化”研讨会和“中国文化与女性形象”报告会;华东师大妇女研究中心在闵行区吴泾镇成立心理健康实践基地;虹口区妇联就组织建设、家庭教育和妇女维权等专题召开年度妇女理论研讨会;上海理工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网上推出“走进阳光”——女性研究博客,还与杨浦区妇联联合召开“社会进步与女性素养——妇女发展论坛”,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
——隆重举办纪念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建会20周年活动,通过召开大型纪念座谈会,开展《我与妇女理论研究》征文活动,组织会员深情回顾总结学会20年历程的主要成就和感悟;组织评选“上海妇女理论研究荣誉奖、突出贡献奖和成就奖”,丁水木等6位专家学者荣获上海市妇女理论研究荣誉奖,邓伟志等7位专家学者获上海市妇女理论研究突出贡献奖,金志等16位专家学者获上海市妇女理论研究成就奖。
——年初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理事班子继往开来,在课题研究、学术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徐安琪领衔成立“家庭研究中心”,开通了“中国家庭研究网”;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市妇女学学会理事夏国美领衔召开“城市化、性别与公共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市科教妇女理论研究中心的推动下,上海理工大学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至此,我市在各高校、研究机构中已成立妇女研究中心13个。
——完善学会管理,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市社联的要求,“”办公室进一步加强管理,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和评估工作;在东方网上海女性频道开设“”研究信息和研究动态栏目;编撰“”理论研究简报3期(计13万字),与市妇联联合出版《妇女研究在上海》,收入近5年“”会员研究论文40多篇(计42万字)。“”已连续三年被市社联评为达标学会;上海市妇女学学会被评为2003—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已连续四次蝉联了这一荣誉称号。在市社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为获奖学会代表,章黎明秘书长作了《深化妇女理论研究,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交流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各位理事,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作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社联的有力指导,更得益于各位理事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谨向各位理事并通过你们向积极支持并参与“”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上海妇女、婚姻家庭研究事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具有国际影响、领先全国的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成果还不多;在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妇女发展、影响决策方面的力度还不足;在青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事作用发挥等方面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的人才、智力优势,在社会性别和婚姻家庭基础理论、社会公共政策、妇女和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等方面深化研究,继续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努力,促进“”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2007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继续高举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全会的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各项工作,组织动员“”会员和各妇女研究中心,继续关注民生,深化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以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推进上海妇女发展、婚姻家庭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针对影响新时期上海妇女发展和婚姻家庭和谐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确立重点课题,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成果。
聚焦重点课题,充分发挥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推动妇女发展、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影响社会公共政策的作用。“”将继续聚焦《关于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机制研究》、《关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创建和谐家庭与构建和谐社会》等重点课题。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会员和各研究中心要高度关注民生,深入开展有关妇女、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实证研究,重点就“不同群体妇女生存状态和利益诉求的比较分析”、“当前妇女维权中急需解决的法律及政策性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基本把握影响上海妇女发展、婚姻家庭和谐的主要瓶颈问题,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向市、政协提交不少于3个相关政策性书面建议或提案。
深化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各妇女研究中心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集聚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心特点和资源优势,确立重点研究方向,形成各自特色。2007年“”将分别会同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和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等召开“妇女参与非正规就业政策研究”、“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论坛”、“发展,让女性生活更美好”、“高层女性管理者发展状况”、“妇女工作专业化、社会化与和谐社会”、“当前婚姻家庭价值观”等专题研讨会,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在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和各中心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汇集各方研究成果,会同市妇联召开“妇女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研究”研讨会。
“”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发展、服务妇女工作”的原则,积极普及社会性别和婚姻家庭理论。2007年将继续会同有关单位举办社会性别理论和家庭婚姻问题讲座、报告会;针对我市妇女和婚姻家庭热点问题,继续协同《上海妇女》杂志办好“实话实录”栏目,不断提高“实话实录”栏目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争取将“实话实录”讨论的内容汇编成书,正式出版;与新闻媒体合作,举办“发展,让两性共享和谐”图片展,进一步宣传妇女、婚姻家庭研究成果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会同科教妇女理论研究中心探讨女性学学科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加大组织、协调和服务力度,积极推动上海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新发展;支持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在社区共建“婚姻家庭研究社区实验基地”,探索理论研究成果走向社区实验的新模式;参与市社联东方大讲坛和第六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充分发挥“”党的工作小组作用,加强与会员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提高“”的活力和凝聚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探索多途径的加大对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支持的机制,积极争取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和本市有关社科基金中立项,以重点项目带动“”学术研究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理事班子、各妇女研究中心和团体会员在规划“”学术研究、承担“”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推进“”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继续办好东方网上海女性频道妇女婚姻家庭研究栏目和学会简报,为更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展示会员研究成果服务。加大对青年学者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课题研究、对外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序吸纳有研究能力的青年学者入会。“”办公室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繁荣上海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4月中旬,同济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杨浦区妇联举办“和谐促发展,巾帼庆百年——都市女性发展”论坛。
4月下旬,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市妇女干部学校联合召开“妇女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与和谐社会”研讨会。
本站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确总结,实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