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内容市场 提升女性期刊引领力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07-09
时报时评 周子勋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对近期召开的国务院本站
拓宽内容市场 提升女性期刊引领力本站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女性期刊是具有性别视角、为女性发声的期刊。把握时代主题,倡导主流价值观,是女性期刊的责任和使命。然而部分当代女性期刊在大众文化市场影响下,较多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婚恋情感需求,一定程度上窄化、固化了女性期刊的内容范畴。本文作者认为女性期刊应摆脱性别的陈规定型,拓宽办刊思路与内容,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导向和引领作用。
女性期刊是具有性别视角、为女性发声的期刊。把握时代主题,倡导主流价值观,是女性期刊的责任和使命。针对当下部分女性期刊一定程度上存在窄化、固化女性期刊内容范畴的问题,笔者认为女性期刊应摆脱性别的陈规定型,拓宽办刊思路与内容,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导向和引领作用。
回看早期的中国女性期刊,从辛亥前后的《女子世界》《妇女杂志》,到中国党成立后的《妇女声》《中国妇女》,女性期刊的兴起发出了“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鼓励妇女走出家门,为自身的自由与权利而斗争,为国家民族的和平与解放而奋斗。坚守着这一理想和信念,中国的女性期刊在妇女解放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期刊的品种不断丰富、规模日益壮大。但是,不同于近女性期刊侧重政论性的特点,当代女性期刊较多地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层面需求和婚恋情感需求,不自觉地将涉及婚恋家庭、服饰美容、家居饮食等的内容视为女性期刊的标配,而将涉及财经、、军事等的内容视为“男性期刊”的标配。通过内容划分定位性别,这一方面缩减了目标读者的关注范围,使期刊的内容日渐狭窄;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诚然,这一现象与女性期刊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不无关系。为了迎合大众文化市场,部分女性期刊调整了自己曾有的引导性姿态,凸显其商业性、娱乐性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性别观念的进步,两性特征很难被非此即彼地二元对立起来,从、经济、军事,到职业规划、家庭理财、旅游探险、个人修养,都成了两性共同关注的对象。然而,由于不少编辑存在对女性需求的刻板印象,导致女性期刊中家庭、情感、时尚方面的话题、信息资源被重复利用,而另一些有待深入开掘的有效信息,如时政、财经、科技、法律等内容则流失。在一些女性期刊中,我们很难找到专业且资深的时政栏目或话题,能引起关注的往往仅限于私人领域——女性的家庭角色和身体发展。
在对女性期刊的界定上,业界对女性期刊大多采用“目标读者+内容分类”的定义方式,如“以各阶层女性为主要读者,内容涉及服装首饰、美容健身、饮食家居、家庭育儿等”。这种定义本身固化了女性期刊的话题范畴,也影响了女性的性别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诚如学者弗格森(M.Ferguson)所言,女性杂志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体制,既塑造女性对自身的看法,也塑造整体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它不只反映了什么是一个社会中适当的女性角色,也提供了对这个角色的定义及其社会化过程。所以女性杂志不仅再现了女性的日常生活,更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影响力,即传递文化、教化女性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女性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日趋多元。但是,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标志的女性主流价值观仍得到广大妇女的高度认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四自”精神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也因此成为当代女性的时代精神。
习总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要牢牢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使我国亿万妇女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
把握时代主题,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是女性期刊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女性期刊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女性期刊有别于其他社会生活类刊物,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性别特点。女性期刊的社会效益,也应体现在期刊对女性的引领作用上,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坚持女性主体意识,并将之贯穿于女性期刊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内容和读者市场的细分、文化风格的策划、产品推介方式的选择等。只有摆脱性别的陈规定型,拓宽办刊思路,开发新的女性内容市场,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开阔、自由、深厚的支持,才能引领广大女性“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
坚持主流价值观,也要注重培养编辑的女性主体意识,帮助编辑打破僵化的女性刻板印象。杂志由人来编,编辑的性别平等意识制约和指导着女性刊物的栏目设置、内容筛选、标题角度、版面设计以及受众的细分。正如男权意识并非男人专有,并不是一个以“女性”为名的媒体就是女性媒体。
作为媒体,女性期刊不仅能够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会形塑女性对自身的看法。所以,编辑对于某一种性别观念、某一桩性别事件的优劣判断及其报道的角度,对读者影响颇深。因此,在编刊中,编辑的眼光和素养尤为重要,除了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外,对“问题”意识的关注,对学术的热情,对文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对某些时弊偏颇的矫正,也是编辑角色的重要表征。
作为女性期刊的编辑,要意识到培养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不在于限定所谓的“女性”话题,而在于站在性别公正的立场上处理一切话题,在于采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各种话题。一方面,要避免由于概念化选题和概念化表达所造成的雷同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将女性的关注点做深做透、做到极致,让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既感受到行之有效的实用性,又体味到豁然开朗的人生智慧和性别境界。
虽然期刊市场的女性读者层次不一,不同读者对内容的接受度不同,但处于女性文化前沿的女性期刊,要做的是引领读者,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读者后面,迎合读者。只有远瞩地剖析女性关注的各种问题,策划好每一个专题,组织好每一篇文章,让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来发现自己的潜质,确定自己的价值,明晰自己的权利,才能提高女性的性别觉悟,才能引导广大女性靠努力、靠尊严、靠对社会的贡献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推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健康成长,进而在期刊业中体现女性期刊独特的性别优势,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导向和引领作用。
本站 财政部近日发布上半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从上半年地方债发行情况看,新增债券在第二季度发行提速明显,地方债使用结构进一步优化,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产业园区和交通基础设施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