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老年人养老环境?这四点是关键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2-11-21
天天学习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一棵泡桐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那是1963年春天焦裕禄亲手种下的,兰考人都叫它“焦桐”。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本站
如何优化老年人养老环境?这四点是关键本站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在我国“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与格局下,家庭和社区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场域。
日前,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发布了 ,共有992个社区上榜。构建老年友好的家庭、社区环境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如何继续构建老年友好型家庭社区环境?一起来看。
老年友好社区最早出现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中。该指南从8个关键领域出发,率先提出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
其中,硬件方面提出基础设施和物理环境,包括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以及住房,需要进行适老化建设和改造;软件方面要求构建对老年友好的社会服务环境,包括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市民参与和就业、交流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卫生保健服务。两方面互为 表里,共同构成一个老年友好主题城市。家庭和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作为老年友好城市的实现端,相关适老环境的功能清单应当更加契合实际。中国构建老年友好家庭和老年友好社区环境,必须从适宜的硬件设施和高质量的软件服务入手,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发挥老年人的功能作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和自我价值实现,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前,我国的家庭与社区老年友好环境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贯彻和落实健康老龄化理念还需进一步清除环境障碍。
健康老龄化理论的指引、国家战略的驱动以及老人的现实性需求,从理念、国策和现实三个维度,诠释了中国构建家庭和社区老年友好环境的重大意义。
健康老龄化理论的指引。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了《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提出健康老龄化新范式,强调健康老龄化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还包括维持和发挥老年人的健康功能,让个体能够按照自身观念和偏好来生活和行动。老年人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个人的内在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内在能力与环境共同决定了老年人自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而健康老龄化就是通过创造环境和机会使老年人能够完成其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因此,构建关爱老年人的环境是践行健康老龄化新理念的关键。
国家老龄化战略的驱动。近年来国家层面的老龄化战略,一直在引导家庭和社区老年友好环境的建设。2016年,全国老龄办和发改委等2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同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老龄办等13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将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作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构建尊老、孝老的社区环境”,政府着力“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推进老年人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适老住宅建设”。同年,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也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等途径,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由此,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已从战略任务落实为具体的行动目标。
老年人对家庭社区环境的依赖。受增龄过程中身体功能衰退的影响,老年人对家庭和社区环境存在很强依赖性,友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是老年人需求得以满足的关键。一方面,老年人的衣、食主要由家庭提供,老年人出行是否便捷,关键在于社区是否提供无障碍通行设施,而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取决于家庭和社区是否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 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敬老爱老的社区文化,有助于老年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 ,减少孤独感,感受到被尊重,获得社会参与机会,过上积极、独立、健康的生活。而且, 友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在不同老化阶段的差异性需求。 在身体能力强而稳定的时期,老年人需要预防疾病、尽可能长地维持功能发挥,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提供安全舒适的锻炼机会与愉悦和谐的人际互动;进入身体功能衰退期,关键在于逆转或推迟老年人衰弱过程或照护依赖的发生,而消除行动障碍、避免意外伤害的适老化环境,可以延长老年人功能的正常发挥;到身体严重失能时期,老年人能否继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将取决于家庭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健全与支持程度。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适老化基础普遍薄弱,无障碍化程度低、智能化技术渗透不足、布局不平衡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当前的适老化和设施改造存在“重社区、轻家庭”的现象;老年人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城、乡老年人对住房感到满意的比例分别为50.8%和43.9%,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分别为40%和20%。简言之,目前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条件总体上并不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优化需要在继续推进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活动设施的配套与智能技术的应用。一是继续加强家庭和社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在房地产开发的规划设计阶段,将构建“适老化”环境作为行政审查标准之一,以有效减少后续改造成本;在对当前老旧社区公共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同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老年人自愿参与,逐步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契机,引导开发老年友好宜居住宅,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二是促进活动设施适老化配套,打造“老年人生活圈”。完善社区内老年人配套的公共活动设施和运动健身场所,增加老年人身体锻炼的可及性与便利性。通过广泛调研,了解老年人活动需求,确保社区老年人配套活动设施够用、能用、实用。三是将智能技术应用于适老化改造。可以通过试点方式率先在有条件的社区应用新技术,采用智能技术助力老年人居住和出行,利用现代化智能信息技术,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老年服务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搭建与完善涵盖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在内的综合适宜的社区服务网络。其一,增加社区老年服务有效供给。改变由政府主导提供社区老年服务的做法,逐渐建立以政府为引领,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提升社区老年服务供给水平,及时回应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促进服务供需平衡。其二,建设并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空巢、留守、丧偶、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老人清洁卫生服务、饮食服务、如厕服务以及精神慰藉服务等;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充分和高质量的长期照护服务与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智能设备,提供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节约护理人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其三,对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进行政策和资源投入倾斜,增强老年社区服务的公平性。
随着中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老年人的家庭交往因代际空间分隔不断弱化;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普遍流动和住房商品化,打破了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邻里之间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弱化的社区交往环境,导致老年人面临被社会隔离的风险。特别是农村随迁老人进城后,难以融入当地社区,社会交往活动减少,面临着烦恼无人倾诉、精神抑郁孤独的问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城市里的老年人退休后虽然空闲时间增多,但脱离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社交网络显著缩小;时间增多与社交对象减少的巨大反差,也使他们存在因退休而产生的角色丧失感,并引发其他负面心理情绪。
优化老年人社交环境,不仅需要促进家庭和谐,更要促进社区融入。在家庭环境方面,一要通过主流媒体不断宣传孝道文化,倡导子女重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积极主动与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沟通,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二要充分借助代际数字文化反哺,引导老年人参与和使用互联网,帮助老年人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社会,通过互联网拓宽老年人的沟通渠道,改善代际关系;三要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 养老保障, 促进老年人的经济独立。在社区环境方面,一要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开展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调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社区新老居民,特别是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扩大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圈,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区关怀和邻里互助专题活动,帮扶弱势老人,通过慰问社区孤寡老人、随迁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增强老人的归属感;三要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促进老年人之间进行互助购物、聊天解闷等交往,增进社 区居民的信任感,形成邻里互助的社区交往环境。
优化老年社会文化环境,构建尊老爱老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在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一是价值引领。习总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的美德、传承孝亲文化,培育良好家风。二是健全法治保障。通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社会权益保障法》,健全保障老年益的各项制度,通过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减少老年人因贫困而被子女的事件发生。三是促进学习。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学习提升机会,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引导老年人保持“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积极心态,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四是营造社会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树立爱老敬老的典型人物,倡导全社会自觉参与爱老行动,“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
本站 王媛媛 王冰 戴莹 “让人们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提到咸宁就想到桂花。”今年以来,全域建设“中国桂花城”,加快打造桂花IP,已成为湖北省咸宁市的“一号工程”。 咸安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