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优势?新冠肺炎死亡率为何亚洲远远低于欧美?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5-25
至5月16日24时,由舒兰市洗衣女工引出本土疫情传播链条上,已有34人确诊。据长春市卫健委通报,今天长春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吉林关联。疫情传播链继续向外蔓延! 然而自5月8日报告首例本01211
基因优势?新冠肺炎死亡率为何亚洲远远低于欧美?01211
照理说,欧美医疗比较先进,卫生环境也比亚洲好,但是为什么新冠肺炎(COVID-19)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亚洲却远远比欧美低?每百万人的死亡人数,更是只有欧洲的1%,这么大的差距,科学家相信一定存在不是医疗水平、生活习惯、戴不戴口罩和隔离措施等等因素能够解释的差异,这差异到底是什么?国际科学家已经连手展开研究,从人种基因里找答案。
根据统计网站「Worldmeter」的统计,截至5月21日止,无论是死亡人数还是每百万人中的死亡人数,都是欧美远高于亚洲,其中美国死亡人数已经逼近推测模型预言会达到的10万人;每100万人中死亡人数统计,最多的则是圣马力诺(San Marino)的1,209人,比利时的793人高居全球第二,欧美国家也普遍名列前茅。而亚洲死亡率最高的菲律宾,每百万人只有8人死亡,只有比利时的1%,就连新冠肺炎首发地中国和卫生、医疗和生活水平比较不好的印度,每百万人同样都只有3人死亡,韩国更是不到1人。
为什么欧美和亚洲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到现在为止尚不明确。
疫情向全球蔓延初期,一般认为是因为欧美人对疫情轻忽、对戴口罩的预防效果嗤之以鼻、医疗设备和物资不足等因素,造成欧美疫情失控,甚至见面打招呼习惯握手、拥抱、亲吻的国家,疫情也比较严重。但是慢慢的,科学家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单纯。
随着疫情发展,开始出现其它猜测。包括在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国家,新冠患者似乎较少,让卡介苗是否立了功成为热门话题。与接种这种疫苗的中日韩等国家相比,没有引进定期接种制度的意大利及美国等国家,感染和死亡比率都比较高。
但是以色列一个研究小组对小时候有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和没有接种的人进行了比对,从新冠PCR检测结果来看,感染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卡介苗是否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
也有一说指向肥胖。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美国15岁以上的人,肥胖者的比率高达4成。而日本仅为4%左右,其他亚洲国家也差不多,美国医学杂志刊登的论文显示,肥胖者在美国新冠患者中所占的比率较确实较高。
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解释欧美和亚洲死亡率存在100倍的差异。
于是科学家开始怀疑,难道是基因?
由于分析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确定白人、黑人、亚洲人在遗传信息上存在着微妙的差异。专门研究不同人种肠内菌存在差异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金井隆在接受《日经新闻》专访时指出,基因差异「有可能与新冠死亡率的差异相关」。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3月在推特上向全世界研究人员发出呼吁,希望收集并分析新冠感染者的基因信息。这项呼吁,催生了一项有30多个国100多个团队参与的国际性研究。
这项研究以非老年人的重症患者等为对象进行调查,希望找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和重症化之间的关系。以非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是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感染新冠肺炎之后演变为重症或死亡的比率较高。为了避免老年人可能会扭曲基因变量,因此这项研究将老年人排除在外。
这些研究可以验证,不同地区的人,是不是存在基本的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人种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后,重症化的比率和死亡率产生了差异。如果能够确定遗传方面的因素,就可以寻找预防疾病的方法和研发有效治疗药物。
虽然英国《柳叶刀》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数据,能够支持或者反驳人种差异会对新冠患者死亡率产生影响。但有观点指出,到目前为止的感染病例中,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差异与症状存在着关联。除了已经确认由于遗传方面的因素、患上流感后容易重症化的免疫缺陷外,还发现了对艾滋病(HIV)具有耐受性的基因。
这项国际性研究的发起人、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小组负责人甘纳(Ganna)充满期待地表示,「有可能会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确定与病毒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因素」。
(康健)
01211 对近期冬季多地现本土病例后的抗疫新态势,22日下午张文宏发布长微博表示:未来全国还会有散发病例发生,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对于未来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