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烧出1个大破洞!女婴误吞钮扣电池 苦撑1个多月不治身亡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1-03-05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妇幼保健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对规范做好孕产妇住院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临产孕产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全影网
食管烧出1个大破洞!女婴误吞钮扣电池 苦撑1个多月不治身亡全影网
美国德州拉巴克(Lubbock)发生一起悲剧。17个月大女婴芮丝(Reese)不慎吞下钮扣型电池,气管和食道惨被腐蚀灼伤形成大洞,并引发一连串并发症,治疗1个多月仍不治身亡。39岁的妈妈翠丝塔(Trista Hamsmith)心碎不已,如今积极宣传电池安全重要性,希望推动立法,以免悲剧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
综合Fox 10、《纽约邮报》报道,本事件始于2020年10月31日。翠丝塔发现,一向活泼好动的芮丝出现喘气、鼻塞与嗜睡等症状。她带着女儿去看诊,但儿科医师当时研判是哮吼,也就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翠丝塔隔天才发现,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一颗钮扣型电池不见了,立刻惊觉不对劲,又将女儿带往急诊室,经过X光检查,果然证实她的猜测。
翠丝塔提到,女儿术后平安回家,过几天却又出现并发症,再度被送往急诊室,「她的气管与食道被烧出洞,还出现像是通道的瘘管(fistula)。这条通道形成后,会让空气、食物和饮水跑到不应该在的地方」。芮丝接下来几周频繁进出医院,仰赖喂食管、镇定剂与呼吸器维生,最后于12月17日死亡。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数据,每年高达2800多名儿童吞下钮扣型电池,送医治疗。翠丝塔希望更多人知道女儿的故事,透过法律施压业者与厂商做出改变、保护孩子,「我们需要更安全的电池」。
误吞电池较大的嵌顿在食管,孩子吞咽障碍,咳嗽,造成腐蚀性食管炎、食管气管瘘,食管狭窄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电池滞留大于12 h均发生食管穿孔性损伤。
电池进入胃内,胃酸可腐蚀电池造成重金属泄漏。在酸性环境(胃酸)中,由于电化学反应而使阴极处溶解、穿破并渗漏出内容物,释出的氢氧化钠在30秒内可使胃内的pH值达到11,呈碱性,4小时内可造成胃粘膜层损害,8~12小时即可能胃穿孔。即使抗酸剂不能延缓电池的裂解。
电池较小,排到肠道内,一般1~3天排出体外。
所以重要的是,纽扣电池与胃液或粘膜接触的时间,即在局部停留时间较久会构成危险。若能顺利通过胃肠道则基本可以排出。
误吞电池危害食管和胃粘膜的因素
压迫:纽扣电池对食管局部组织的压迫引起坏死可导致气管食管瘘,
腐蚀:电池中腐蚀性物质漏出,及电池的放电,和腐蚀性损伤,均可引起食管损伤及气管食管瘘
所以,纽扣电池由于具有电解、放电、腐蚀及局部压迫作用,对机体可造成物理性、化学性复合性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如位于食管可导致食管穿孔、食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纵隔感染、声带麻痹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
锂纽扣电池损伤更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纽扣式电池多为化学电池,除锂电池外,其他电池都属于碱性电池,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属强碱性、带电、腐蚀性极强。如电池误咽人食管后食管内分泌物会连通电流,导致化学反应,灼伤和腐蚀食管及周围脏器。
锂电池比碱性电池更容易出现气管食管瘘,其原因为锂电池(3 V)电压比碱性电池(1.5 V)产生电压要高。
儿童误吞纽扣电池的急诊处理
一.首先紧急确定电池的位置
根据误吞纽扣电池的时间及大小,以及当时孩子的症状,判断是否存在电池误入气管,或嵌顿在食管,并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如果纽扣电池位于气管引起窒息,立即现场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异物,在医院立即心肺复苏并气管镜取出异物。
如果纽扣电池已吞咽下去,做胸腹部X线片检查以明确纽扣电池位置、大小、形态、数量以及电池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纽扣电池是金属物,X线下示圆形致密影。
二.尽快从体内取出是急诊处理患儿误吞纽扣电池的关键
一旦确诊误吞电池应马上取出。在食管内和胃内,以胃镜检查和取出异物为主。
在肠道内,电池一旦顺利通过十二指肠,85%患儿会在3天以内排出体外。误吞较小的纽扣电池直径0.3 cm~0.5 cm,且为圆形,较易通过消化道,肠道为偏碱性环境,电池位于肠道相对安全。
严重的病例需要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仍存在较多并发症,治疗中均采用了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或十二指肠造瘘等,治疗时间1~3个月,更长者达8个月~1年。
做好宣传教育,保护好孩子,避免发生误吞纽扣电池的情况
- 告知误服纽扣电池的严重危害性,向广大儿童家长、幼儿教师及医务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避免存放使用纽扣电池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杜绝孩子与纽扣电池接触,
- 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护,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 如发生儿童误服电池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取出,以免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
(来源:东森 健康小贴士)
全影网 由位于西雅图的瑞典医学中心的Jason Goldman领导的研究人员在周五发表在medRxiv.org上的一篇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报告了一例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他们说这可能对疫苗研发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