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是否可以举办会议类活动?这个发布会给出答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5-14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日最新消息,乔治•弗洛伊德的最终尸检结果显示其死因为“心肺骤停”。 据报道,根据亨内平县法医公布的最终尸检结果,乔治•弗洛伊德的死因为“心肺骤停”。最联亚集团
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是否可以举办会议类活动?这个发布会给出答案联亚集团
01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当前,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阻击战也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从应急状态进入到常态化防控状态。就如何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工作的决策部署,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20条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
一是预防为主,做好个人防护的常态化。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公筷制、少聚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方式不仅能够防控新冠肺炎,也能够防控其他传染病,希望这些良好的习惯变成每个人生活的常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专群结合,以专为主,做好专业机构防控工作的常态化。要将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基本方略贯穿到专业机构的日常工作,变成专业人员的自觉行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这对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酸检测能力的至关重要。目前为止还有1300多个县没有发生过疫情,但是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做好准备。科学划定防控区域的最小单元,果断采取精准围堵,实现对散发病例或者聚集性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三是突出重点,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分类有序地开放其他公共娱乐场所。医疗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要根据机构特点认真进行排查,补齐短板,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加强个人防护指导,降低受疫情影响的风险。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要推进疫苗、药物的科技攻关,推进快速检测试剂和设备的研发,强化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海关检疫机构和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另一方面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推进人员有序流动。
五是落实四方责任,使防控工作全面常态化。全面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系统部门的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家庭个人的自我防护责任,形成防控合力,促进防控工作的全面常态化。
02如何避免个别病例演变成疫情反弹?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平稳可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是各地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复学复课全面推进,人员流动性、聚集性更加频繁,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外防输入压力相当巨大。此外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这些因素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黑龙江、吉林、湖北等地发生的局部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先后向重点地区派出了联络组、督导组,督促指导各地对本地的防控措施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暴露出来的医院感染控制、社区防控、人员防护松懈等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这些新情况提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进入常态化,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这是不行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推进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条件。需要大家做好应对疫情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一是要按照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五方面20条,督促各地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提升专业机构的检测检验能力,迅速查明传染源,判定、追踪密切接触者,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至最小单元,有效阻断传播链,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针对散发病例和局部疫情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防范疫情反弹,把疫情消除在萌芽之中。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强化常态化的防控意识,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参加人员聚集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所在小区、区域出现了病例或者是聚集性疫情,涉及到的社区、涉及到的场所、单位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地配合专业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详实、真实的有关信息,为防控工作做出应做的贡献。
03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是否可以举办会议类活动?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处在低风险地区,在这些地区各种会议都可以召开,但是需要防控措施到位。如果能够用视频召开的会议还是尽可能首选视频召开。需要现场召开的会议,会议的人数、规模,没有明确的限制,要根据会场的情况,如通风情况和工作需要来安排,安排多少人、多长时间,尽可能地开短会,尽可能地缩小人员范围。开会期间还得有一些防范措施,像保持通风,会议代表间保持一定距离,包括就餐时也要按照防控指南来执行。
会展也一样,展厅的通风条件要好,同时做好消毒。会展过程中,比如展览的人员和前来参观、介绍的人员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要佩戴口罩。只要这些措施到位,应该说出现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小。现在就全国来说,感染的风险的非常小。所以会议是可以召开的。涉及到会议,就会涉及到吃饭、聚餐。根据对于当前风险的评估,聚餐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一个原则,能不聚的尽量不聚餐,能在户外吃的就不在室内,在室内要注意通风。聚餐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不要喝酒划拳、唱歌吟诗,尽可能地缩短时间。
04如何保障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
第一,在对疫情风险、检测能力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扩大检测范围既有利于精准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推动全面的复工复产。
第二,扩大检测范围,核心重点是提升检测能力,加快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要加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海关检疫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高、流动性比较大的地区以及边境口岸重点地区的能力建设,并且要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扩大商业化应用。
第三,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应检尽检,尽可能发现潜在的感染者,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包括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对发热患者、对新入院患者以及陪护人员,海外入境人员要进行检测。针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以及监所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人员、边防检查人员也要开展检测。
第四,对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优先组织、有序引导做好学校、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复学学生,还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客运场站的服务人员,复工复产单位的新到岗或者返岗人员的检测,这些主要是提升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可能性,为全面的复产复工复学提供保障。
05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哪些情况下必须戴口罩?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大家对口罩戴还是不戴的问题一直很关心。这里有一个原则,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就没有必要戴口罩,只要通风好应该说就是安全的。
哪些情况不需要戴口罩?户外宽敞的地方,比如操场、公园、人员稀少的街道,这些地方没有必要戴口罩;另外在家里也没有必要戴口罩;在低风险区的工作场所,像办公室、工地、工厂这些地方也没有必要戴口罩。户外运动时更没有必要戴口罩。在低风险地区的学校环境中也没有必要戴口罩。但是对于不是经常外出出差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的,生活在相对固定环境的,又是低风险地区的,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都不用戴口罩。
哪些地方特别需要注意要戴口罩?空气流通不好、密闭的地方,封闭的交通工具比如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这样的环境。再有封闭的公共场所,比如,乘坐电梯这样通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特别要注意,到医院就诊或者陪同亲友看病,在医院环境中一定要戴口罩。此外,在公共服务窗口,像超市的收银、银行的柜台这些地方要戴口罩。对于戴口罩问题,要掌握一个主要原则就是通风好风险就小。密闭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其他的地方要根据情况确定。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联亚集团 此前,德国确诊新冠病毒变异病例,但之后宣布成功隔离了这些病例。 不过,最新的消息则比较让人担忧——23日,德国柏林柏林洪堡医院因院内发生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聚集性感染,而实施了全面封锁,病患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