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最大精子库:男性开始提前冻精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4-07
当地时间4月14日,清乾隆狮钮碧玉玺在巴黎德鲁奥拍卖行展出。该件狮钮碧玉玺上方的坐狮雕工精美,左爪置于绣球之上,下方印章篆刻“乾隆亲贤之宝”铭文。该展品将于4月15日拍卖,本站
揭秘中国最大精子库:男性开始提前冻精本站
当浓缩着一个人性格、相貌、智商的被装进一个50毫升的排精杯里,在通过遗传病筛查、病毒筛查、浓度和形态检测的层层审核后,会被分装进1毫升的冻存管中。
在这座中国最大的精子库里,编码存放着18万份精子。它连接的另一端,是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
在这家医院工作的卢光琇,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中国儿女最多的奶奶”。她从80年始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今年84岁高龄,依然在科研和临床第一线,很多不孕不育,情况复杂的患者都会交到她手上。
无精症、少弱精症,这是男性常见的生育问题。他们得到检查结果,在长期的治疗无效后,会选择精子库,用他人的供精完成生育。这也是他们最后的选择。
走进诊室的男性,大多是沉默的。他们不太擅长表述问题,看起来也有些不好意思。大多数情况下,是女方和医生全盘托出,她们知道更多关于疾病的专业名词,有时候甚至能解释得绘声绘色。男方则点头应和。
当卢光琇提出“只能使用精子库的精子时”,“难以接受”、“难过”,是男人们竭力隐藏的情绪,还有些男性会有些木然,长时间沉默。
比起延续血脉,女性则更担心,使用他人的精子是否影响夫妻感情,未来的孩子可能面临什么?但最终的决定权,一般都在男性手里。
标准病人,即30岁以下碰到生育问题的人数,在逐步递减。“以前的病人可能有60%是30岁以下的,后来开始递减,占40%、20%。这两年,只有9%,剩下的91%,全都是高龄或情况复杂的夫妻。”
电影《热带雨》剧照,电影中一对夫妻多年要孩子无果,最后妻子选择用丈夫冷冻的精子做人工授精手术
今年上,有代表提出,放开单身女性冻卵,今年2月,四川省发布政策,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事实上,单身女性早就是卢光琇门诊的“常客”。
卢光琇记得,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个北方女人来找她。她30岁出头,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大龄”。
女人边哭边分享了几段失败的恋爱故事,满脸绝望。她不相信婚姻,也不相信两个人的未来会更好。“我不想做妻子,但想做妈妈”,那个年代,这样的宣言是有些叛逆的。
40多年来,总有这样的单身女性陆陆续续跑来。30岁上下的人数最多,其次是40岁,已经很难生育的。但因为政策不允许,卢光琇每次也只能安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年,中国的不孕不育夫妇约有4780万对,预计2023年不孕不育夫妇将会增至5030万对。未来,随着平均生育年龄的不断后移,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污染加重,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也将从2018年的16.0%上升至2023年的18.2%
仅仅第一个月,就有1000多个家庭来找卢光琇。他们年龄集中在40岁到55岁,有些孩子甚至已经上大学,他们不顾孩子反对,坚持要生二胎。
其中很多家庭对生二胎早有准备,早早在精子库冻了精。所以政策出台的第一个月,就有一大批高龄男性来精子库取精生子。
生育力保存,曾经是癌症化疗病人,以及和有毒物质接触的人才会做的,但现在,冻精人群更加广泛,因为早婚早育已经越来越难。
比如曾有人毕业两年后,就来精子库做生育力保存。他每天8点出门,凌晨两点才睡,多次体检也发现他有心悸、脂肪肝等问题。工作繁忙也让他没有时间谈恋爱。对于未来的焦虑被前置到眼前。于是来精子库冷冻精子,期限是10年。
双盲,是精子库和生殖中心严格遵守的规定。但求精者依然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这些要求被传递到精子库,医生再检索出能对上号的,供患者选择。
身高是他们最看重的。“越高越好,至少175cm以上”。在某些北方的精子库,提出180cm,185cm以上的占6、7成。身高越矮的夫妻,对“改善基因”的要求就越迫切。本身就比较高的夫妻,“180cm以上”就是底线。
其次,就是长相和学历,长相里大家又钟爱双眼皮、白皮肤。学历越高越好,本科是基本要求。只要能选,大家的要求只会多不会少。
此外就是血型,为了避免让未来的孩子找到“破绽”,原则上都会找一个和受者丈夫血型一致的供精者。
实在没有,又会涉及一套完整的生物遗传逻辑:首先排列组合一番,“推演”夫妻两人原本生的孩子可能有哪些血型,之后找能匹配的精源,确保和女方生育的孩子,能和那些“推演”出的血型一致。
因此,精子库里的一部分精子会因为很多“软性条件”而滞留了下来。尤其是早期一批170cm以下的精子,便可能一直存储下去,无人问津。
朱文兵是中信湘雅男科学部主任,他见到过上万个来捐精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单纯好奇,也想做个“生育体检”,还有人为补贴,大部分人还是想帮助别人。
因为之前的新闻让精子库被更多人关注,现在每天都有30到40个男性忐忑不安地走进这家精子库。但成功的只有6、7个。
因为捐精就像“闯关”,要通过综合考试。首先要“面试”, 身高170cm以上,不能秃顶,没有高度近视,体貌端正。此外要体检排除疾病,做遗传病筛查等等,最重要的是考验精子。要求数量、活力,形态等等。因为还要经受冷冻考验,因此要求极高。
虽然收到的精子质量下降,但朱文兵也不敢断言这是普遍问题,“精子质量下降是个有些争议的问题,因为精子库的样本数据局限在特定群体,而且有些人单纯因为个人生活习惯导致精子质量不好。”
捐精要求年龄在20岁到45岁,但大部分来捐精的人都比较年轻,集中在22到27岁,单身。也有些已经结婚的男性,他们往往是“秘密行动”的,不能让妻子知道。
有些男性无法接受自己精子不合格的消息,会一连追问医生很多问题,“什么原因?质量差到什么程度?怎么好转?是否影响生育?……”
当然,捐精有3次机会,只要有一次符合质量要求,就能成为预备合格捐献者。所以第一次不合格,很多人会回家调理几个月再来。连续3次都失败的,非常多。
5年前,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提出了生育力保存的举措。只要精子合格,并且完成整个捐献周期,就可以另外排精,申请免费保存自己的精子5年。某种程度上,这也带动了更多人来捐献。
精子库还有其他作用,比如有一对夫妻要做试管婴儿,但夫妻异地,于是丈夫就提前冻精,等到妻子取卵的时候可以直接取来用。他可以不用出面,就实现精卵结合。
卢光琇之前碰到过一个男性,他从东北坐了一夜火车来到长沙,提出要捐精,“我自愿捐精,不是为了钱,但希望以后不管谁用了我的精子,都告诉我。”
原来,他只生了一个女儿,又赶上计划生育没法继续生。他觉得自己基因优秀,只生一个孩子太可惜。男人甚至提出,以后可以供孩子上大学,但只要告诉自己孩子是谁,在哪里。
卢光琇拒绝了,“你捐精是做公益的,不是来做父亲的。这个你一定要搞清楚。”卢光琇每次都会告诉来捐精的人,捐精就像献血一样,只是一个人道主义行为。
时间倒回到45年前。当时中国还没有人类精子库。公益捐精,更是无从谈起。无法生育的男性也是一群“隐形人”。他们被社会忽略,同时主动保持缄默,没有选择。
“卢老师,现在牛这样的动物都有精子库,为什么人没有?我很想要一个孩子,但我是个无精症患者,我愿意接受别人捐精,生出来的孩子我也当亲生的。我愿意第一个做实验。”
这封信给了卢光琇极大触动。虽然当了很多年医生,但很多时候,人们都将生育和女性,她那时才知道,原来男性还有无精症。
39岁之前,卢光琇在广东梅县当外科医生。她的父亲卢惠霖是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1978年,英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卢惠霖觉得试管婴儿是推进优生优育的好契机。卢光琇也想跟着父亲一起开创这项事业。
要做生殖科医生,既要懂妇科,也要懂男科。既然如此,她也要知道如何冷冻精子,理由很简单,“因为老百姓需要”,她去到北京郊外牛的精子库,学习了精子冷冻技术。卢光琇心想,说不定还有很多男性都有类似的需求,不如趁这个机会建立人类精子库。
卢光琇买来液氮,准备好设备。才发觉根本没有精子可用。当时的研究小组里一共4个人,只有她一个女同志。男同事们没有一个愿意“挺身而出”提供做实验的精子。她到临床去要,也连遭拒绝,“在那个时代公然提精子,就是耍流氓。”
连续3个月,她都无计可施。实在没办法,卢光琇只好动员自己的丈夫供精,好在丈夫很配合。卢光琇拿着来之不易的精子,去烧伤实验室,放进了液氮罐。随后里面冒出水蒸气,当时的卢光琇还不太懂,以为那是在“冒烟”,她担心爆炸,和同事抱着罐子守了整整一夜。
经过一夜,再把样本拿出来在显微镜下观察,他们发现了完好的精子。卢光琇兴奋到发狂。那是中国第一份冷冻人类精子。
冷冻成功后,卢光琇给那位来信的病人的妻子做了人工授精手术。1983年,我们国家第一例人工授精的孩子出生了。
但因为那时候提起精子依然有些敏感。卢光琇他们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1983年中旬,北京某自然博物馆在做一个关于优生优育的展览。不知道怎么暴露了消息,“长沙的卢光琇在做精子库”。
一时间,大批患有无精症、少弱精症的男人“仿佛一夜间从地底下钻了出来”,纷纷涌向长沙。有时候,医院一天就要接待几十位。对于男性来说,无法生育是一件尤其隐晦难言的事,大家都是偷偷摸摸来的。在问诊时,也总是支支吾吾。
但这件事也在当时的中国闹翻了天。全国各地的信件就像雪花一样飘了过来,每天都有一麻袋。大部分人都很鼓励,觉得人工授精宝宝的出生,对中国未来辅助生殖科研是个鼓舞。
还有很多患者的来信。卢光琇被那一个个真切的字触动,“那些信里,充斥着压抑和痛苦”。中国有一大批无法生育的男性,但在那个年代,他们就是一群“隐形人”,无法生育这事压在他们妻子头上,即使自己心知肚明,也不向外透露。想要孩子也没有办法,只有无尽的煎熬。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人咒骂卢光琇把人当成牲口。“每次出现新鲜事物,总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的。因为他没有遭受过没有精子的痛苦,所以没法理解。”
1981年,卢光琇在种种声音里,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人类冷冻精子库。此后20多年里,为全国提供了大约75%的精子。
一直到2002年之前,精子一直供不应求。因为当时只有6家正规精子库和一些地下精子库。就在2002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技术规范,精子库慢慢多了起来,如今全国共有29家,精子逐渐进入供需平衡状态。
此后的42年里,随着保存技术进步,精子库也不断发展完善。卢光琇慢慢发现,大家的生育观念,以及对于精子库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
在早期,即使走到了要用他人精子生育的地步,大家还是“保守主义者”。那时候,让卢光琇感触最深的,是女性在面对生育时,身上沉重的担子。“中国的女性真的太伟大了”,这是卢光琇反复提到的。
卢光琇还记得早期的一对夫妻,他们治疗了很多年依然没法生育,女方一直对外宣称是她的问题。后来,丈夫了解到精子库,他一再劝说妻子,表示自己可以接受,说服她来了医院。
体检,化验,做准备,一切进行得顺利。等女人做好排卵检测,就剩最后一步就要和精子库对接精子了。
过了几天,女人找到卢光琇说,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每次来医院做检查,那男人都听安排,没什么情绪,医生也看不出端倪。
但等回到宾馆,他就开始骂她,“好了!你现在要用别人的精子了,你去跟别人生孩子吧!”但到了第二天,他又像个没事人一样来了医院,不发表什么意见。
到了人工授精的关头,他还是过不了心里那关。后来,卢光琇和那个男人聊了很久,“你要是没想好就不能做,真有了孩子,不是说不要就不要的。”对方也终于承认,他确实没想好,只是受不了家里亲戚朋友的目光。最后他们还是选择放弃。
比如有对夫妻用供精者的精子生了孩子,后来两个人闹离婚。女方为了得到抚养权,没有遵守保密协议,在法庭上大声宣布,孩子是用精子库的精子生的,和男方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希望精子库出来作证,闹出不小的风波。
因此,卢光琇每次都会一再告诫患者,如果选择用他人的精子,一定要严格保密,甚至最好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说。“用供精生子,背后涉及一系列伦理问题,它关乎一个生命,和一个家庭的未来。”
在前2、30年里,病人在得知只能使用他人精子的时候,都不会立刻接受。中间还有很多环节:辗转全国各地看病,回家找老中医调理身体,有些人甚至要拖几年再决定。
到了最近4、5年,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家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很高。”同意或者拒绝,都会更加直接。
曾经有一对年近40的夫妻找到卢光琇。卢光琇的记忆里,“两个人高高大大就像模特”,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也很轻松。他们20多岁的时候结婚,婚后两年,女方怀孕,但觉得还年轻,不太想要孩子,最终做了流产。
后来丈夫得了腮腺炎,这种病毒最容易侵犯和卵巢。他得了无精子症,在多处看病没有结果后,他们找到卢光琇。但他的已经开始萎缩。卢光琇建议他们使用供精生育一个孩子。
听完卢光琇的建议,两个人有些惊讶,但也很直接,“那是不可能的,这个选项我们想都没想过”,如果不能生,他们宁愿丁克。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要孩子不是必选项,他们也只是想要自己身体健康。即使高龄不能生育,后悔的情绪也不会那么强烈。”
从开始研究辅助生殖技术,卢光琇就毫不避讳地自称,“卢奶奶就是早婚早育宣传大使”。因为她知道生育和年龄有巨大关联,也见过太多人到了高龄无法生育,难过后悔。
但这两年她也慢慢发现,有些人想尽一切办法要孩子,反而影响了夫妻关系,也有人耗费时间精力,终于有了孩子,却依然婚姻破裂。孩子,不等于幸福。
现在,她更倾向于敦促大家早点做生育力保存,“对男性来说很方便,把精子冻起来,等以后想清楚了,再要孩子。”
本站 5月29日电 据广州荔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9日发布《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